換個角度學經濟-《蘋果橘子經濟學》 另闢蹊徑,讓經濟學在數字、公式、模型與圖表之外,展現出另一番迷人的面貌。從大量數值資料中尋找線索,發掘問題,檢視或推翻相關的傳統見解。 人們如何因應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誘因,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傳統見解經常會有錯誤,戲劇化的結果經常來自遙遠甚至微妙的原因。 自一九九六年芝加哥市政府施行新的測驗方式以來,當地教師有五%會對學生成績灌水。看看日本相撲界,不少選手會故意輸掉某些關鍵比賽,讓對手因為勝利反而陷於不利處境。學校教師與相撲選手之間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有作弊的誘因。 三K黨與房地產經紀人是一丘之貉,都是靠祕密資訊興風作浪;販毒幫派和連鎖企業有相同的組織結構,它們都付給底層員工很低的工資,每個分支機構都得向總部繳納加盟金,而組織的最高領導階層都叫「董事會」。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維特與《紐約時報》記者杜伯納共同撰寫的《蘋果橘子經濟學》,因為用趣味的經濟學角度詮釋若干社會現象,去年五月推出後即成為暢銷書。然而該書有些觀點也引發爭議,其中最著名也最具爭議性的一項論斷,「墮胎使犯罪率下降」的理論,最近就被兩位經濟學家批評為胡扯。 《蘋果橘子經濟學》在論及墮胎時,引據李維特與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多諾休從事的統計研究結果而提出這樣的理論:那些爹不疼娘不愛的孩子一旦來到人世,超過五○%會落入貧窮的單親家庭,較有可能在長大成人時犯罪和吸毒,而一九七○年代墮胎合法化後,一整代不受父母歡迎的胎兒被除掉,因此廿年後犯罪率便跟著下降,於是墮胎成為一種防止罪犯產生的機制。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富特和葛茲對此說不以為然,兩人深入研究後發現,李維特的研究過程中漏掉一些重要元素,如毒品「快克」風潮在一九八○年代和九○年代的盛衰。還有李維特計算拘捕罪犯次數時,並非依照人口平均數,而是計算總數,若按人口平均數去算,「墮胎效應」就消失了。富特和葛茲表示,所謂被墮掉的胎兒長大後比較可能犯罪之說,並無統計學上的根據。 對此李維特回應說,富特和葛茲只檢視了他對墮胎和犯罪關係所做全面研究的一小部份,因此他們的研究沒什麼價值,也無從推翻他的理論。李維特承認研究過程有瑕疵,但不致影響其結論。他說:「這會影響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嗎?絕對不會。」 但這項研究的確為李維特招惹不少麻煩,左派與右派都有人大加抨擊,保守派指他美化了墮胎這種不道德的行為,自由派則認為他的觀點有優生學的味道,謾罵電話與電子郵件讓他應接不暇,論戰至今未熄。但李維特仍然堅持一個理念:「道德是人類對世界運作方式的期望,但經濟學卻代表世界運作的實際情形…如果人們能將道德判斷擱置卅秒,就會體認某些結論雖然令人反感,但仍有其道理。」 李維特表示他純粹是在做研究,目的只是為探討人類各種活動中一些隱匿的因果關係。但他還是難逃被貼上「流氓經濟學家」的標籤。
借東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Stock Market Prediction Financial Astrology Techniques 是非成敗誰先覺 進退存亡我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