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和談的背景 1. 接收爭端: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在接受日軍投降和接收土地及物資上起糾紛,內戰一觸即發。 2. 元氣大傷:八年艱苦抗戰,國家元氣大傷,國民希望和談,社會穩定,避免內戰。 3. 美國斡旋: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親往延安,陪同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中正展開和談,結果達成「雙十協定」。「雙十協定」的內容: 1. 以和平統一為基礎,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富強新中國。 2. 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和平建國方略。 3. 整編全國軍隊,謀求軍令統一,同意成立三人小組進行。 國共全面內戰的原因: 1. 主義分歧:國共兩黨所奉行的信念與建國理想不同,國民黨奉行三民主義,共產黨則奉行馬列主義,思想上嚴重分歧。 2. 國共嫌隙國共早存嫌隙,互不信任、缺乏合作誠意,抗戰時間彼此已各自擴張勢力,以備統一對方。 3. 共軍坐大:日本投降役,共產黨得.蘇聯支持,得關東武器裝備,實力不斷擴張。 4. 和談無效:新四軍事件役,國共在美國幹旋下,屢次和談協商,惟彼此協議未被落實,和談並無實效。 5. 美蘇支持:國共兩黨分別為美蘇兩國支持,美、蘇嚴重分歧間接促成內戰。 中日戰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1945至1949)年間之國共關係: 1. 戰後受降之衝突:日本宣布投降後,國共兩黨即因接受投降、收繳軍備等問題發生衝突。 2. 國共和談之舉行:其後,在美國調停下,國共兩黨代表在重慶舉行會議,並簽訂雙十協定;次年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建國方案。 3. 國共內戰之爆發:惟和談失敗.內戰全面爆發。經遼瀋、平潷、淮海三大戰役後,共軍控制東北、華北、華中等地。 4. 再度和談之破裂:由於國軍戰敗.蔣介石提出和平談判;後和談破裂,共軍渡過長江隨後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蔣介石率部屬遷往台灣。 遼瀋、淮海、乎津二大戰役的經過: 1. 遼瀋之役:1948年9月,林彪率兵重進攻東北瀋陽等地。國軍將領衛立煌敗逃,11月,先後攻克錦川、東北盡為共軍所據。 2. 淮海之役:1948年11月,共軍劉伯承等包圍徐、淮地區,與國軍展開激戰。最後國軍戰敗,將領杜聿明被俘,長江以北地區全為共軍佔領。 3. 平津之役:1948年11月,共軍林彪會同聶榮臻等部包圍平、津地區;翌年1月,共軍破天津。國軍總司令傅作義投降,共軍順利進入北平。 共產黨成功建國原因: 1. 八年抗日,民心厭戰,中共利用「統戰」引發國軍之反戰情緒。 2. 中共採馬克思主義,強調乎等共產、適合當時之國情。 3. 國民政府內部意見分歧,對和戰問題頻生爭議;而中共組織嚴密,黨員格守紀律,領導步調一致。 4. 戰後,國內元氣未復,隨發生內戰,軍費浩大,國府濫發鈔票,引致通貨膨脹,人民怨聲載道中共提倡之「土改」「減租減息」等口號,深受人民歡迎。 5. 戰後,美國恐蘇聯在中國東北擴張勢力,不欲中國發生內戰,亟主國、共和談,甚至停止對國府軍援而中共則順利取得蘇聯軍事援助,實力大增。 6. 北伐後,國府官員貪污,派系分立,民心思變而中共積極發起「民主運動」,甚得民心。
借東風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Stock Market Prediction Financial Astrology Techniques 是非成敗誰先覺 進退存亡我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