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計算機自動生成的上證指數下跌預測曲線圖 (本文給出一種研究指數運動軌跡的思維方法,文中指數值均指9日K線的收盤值。) 如果將既有乖離率值點(指數以前運動所形成的乖離率值)看成指數運動的引力點,指數其實就是規律性地運行在由無數個既有乖離率點組成的乖離率星系之中(圖2,最大的圓點代表運動中的指數)。這個乖離率星系的中心是計算乖離率的基準移動平均線(這裡取2004年3月16日的9日K線的40MA)所在位置的乖離率值。就像太陽系中的行星及太陽之間互相作用一樣。假設某個小行星會撞擊地球是對地球的回歸,相對於乖離率星系中心或一個重要的乖離率區間來說,指數的運動要麼是回歸該中心或區間,要麼是遠離。指數下跌的過程(上漲同理)就是對乖離率星系中心或某一乖離率區間的向下回歸過程。 圖1
 圖2
 大盤自2245點下跌以來,上證指數9日K線的40MA乖離率Bias(9k-40)的最低值是2002年1月30日的-28.10點,最高值是2004年3月16日的16.65點。16.65點與-28.10點之間每根9日K線收盤時的Bias(9k-40)值組成一個完整的乖離率數列(圖1中用方框標記)。將該數列按時間從後往前順序排列(16.65,11.28,...-20.59,-28.1)後繪成雷達式圖表(圖2)可以清晰地看出乖離率值(點)的分佈情況:Bias(9k-40)值主要分佈在0至-10之間。其中0,-5,-10是三個重要點位。即大盤一旦下跌,指數就是對這一乖離率區間的向下回歸,回歸的重點就是上述三點。大盤在其中任何一點附近結束調整都是合理的。三個乖離率點對應的指數值分別是:1496.44,1421.62,1346.80。換言之,大盤如果一直跌下去,下跌的第一目標位應該是1496.44附近。 利用Bias(9k-40)在16.65點時的40MA1496.44點作為基準,得出一個與上述乖離率數列相對應的指數下跌預測值數列(預測指數值的具體計算方法是:1496.44×[Bias(9k-40)值/100+1]:1745.60,1665.24...1188.32,1075.94)。將該數列輸入計算機可以自動生成一張上證指數下跌預測曲線圖(圖3)。作為一種研究大盤的輔助工具,這張圖可以明確地告訴我們:假如大盤一直跌下去,其運動軌跡會是什麼樣子的。 實際上大盤之所以在見高1783點以後止步不前,正是指數向上回歸的體現。大盤見高2245點以前,Bias(9k-40)值有兩個重要高點(圖1中用圓圈標記),分別是2001年6月6日的16.55點及2001年1月10日的19.09點。按照上述預測指數值計算方法計算出的對應指數值分別是:1744.10點[(16.55/100+1)=1744.10]和1782.11點[(19.09/100+1)=1782.11]。上證指數自1307點起的上攻行情9日K線最高點是1783,收盤最高點是1745.54,預測指數值與實際點位只差一點點。而指數的最高點出現在收盤最高點之後,只是回歸到位之後,指數運動過程中曇花一現的慣性沖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