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訪客 您好!請您先登錄網站 | 註冊會員最新文章熱門文章使用幫助購文辦法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首頁!

返回論壇首頁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股市週期與歷史規律
      歷史規律與天災研究回上一頁
           查閱主題:翁文波院士的信息理論與對「信息思 ...
<< 歷史規律與天災研究歡迎您的到來 >>
 本版精華  個人收藏  回覆通知
只有管理人員可以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您是本文章第 3376 位閱讀者。上一篇主題重新整理下一篇主題
 文章主題:翁文波院士的信息理論與對「信息思維」的新探索 【加入收藏】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收藏 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最愛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365 
 發表總數:總計 23184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首頁 個人網站  引用 引用回覆  回覆文章 回覆文章 
翁文波院士的信息理論與對「信息思維」的新探索

楊偉國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香港)

 
摘要: 翁文波院士在地球物理學和預測科學中提出了很多創新觀念,有待我們認真的學習和發揚。作者應用翁文波院士的信息理論中的「信息思維」這一觀念,加以發展,探索「信息可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的命題。對「信息思維」的哲學把握,對信息自然演化的認識,有利於重新評價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
 
 

1999年10月底,我在北京大學進行學術研究。中國地震局徐道一研究員來電問我能否出席數周後召開的《翁文波預測學術思想研討會》,這是翁老逝世五周年的紀念活動。翁老是我很崇拜的一位學者。我深深感到他遠遠超越了大多數科學家對「信息」的表面理解。雖然我曾渴望得到他的指導,可惜無緣與他會面。在紀念翁老的學術研討會上有機會聆聽其他學者的心得,我理應參加。

數天後,徐兄再次來電,談及他在翻閱翁老著作中見到「信息思維」這一詞組,問我近年一直努力倡導的「信息思維」是否與此有關。我在電話中的回答是:我確實從翁老著作中借用了「信息思維」這詞組。但是,由於這詞組在翁老著作中只出現了一次,我無緣得會翁老,更沒有直接聽到翁老有關此詞組的任何意見;又由於我把這詞義擴充了更廣闊的科學內容:傳統文化和華夏思維、古天文對思維影響、中華漢字特異性和人類對自然事物的認識等等。故我一直不敢說明我的「信息思維」之出處。在過去的四年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中,「信息思維」這一概念已逐漸被部份學者認識和接受。在此,我很願意介紹我對翁文波院士在信息領域研究成果的體會,我想這是懷念翁老學術貢獻的最好辦法。

1 學習翁老著作的過程

我在香港的「京港學術交流中心」任職,又是一個天文地震相關現象的業餘研究者,有機會廣泛接觸到各方面的學者,包括自然災害研究人員。在香港的傳媒報導中,我早已得知翁老在過去二十多年中預測了250次自然災害,準確率竟達到80%以上。這是驚人的科學成就。但我一直未能找到有關學術著作,沒能領悟翁老在信息預測的新思想、新創造,只是得知這是很不一般的新方法。

1994年10月,因工作拜訪新華社香港分社教科部翁心橋部長。我在他的書架上無意發現幾本新書籍,其中有一本寸厚的新書,它的醒目標題是:《翁文波學術論文選集》。我立刻抽出書來觀看並要求部長贈閱。翁心橋先生翻開書頁對我說:他九月到京拜會堂叔翁文波院士,此書得翁老親筆書寫贈言。此書可借閱、但務必歸還。

我借得翁老的著作回去,翻閱了一些章節,覺得不僅有豐富的地球物理內容,更詳盡介紹了翁老開拓的信息預測論的重要學術觀點。幾個月後,當我滿懷高興再次拜訪翁心橋部長,除了交還借閱書籍外,更希望從他那裡取得翁老的聯絡辦法,以後可有機會直接聆聽老院士的教導和意見。但是十分遺憾,從部長口中知道翁老剛剛去世,我不可能得晤老教授、更無法直接受教了。

在1999年11月翁文波預測學術思想研討會上,我才獲悉:1994年9月26日上午翁院士去人民大會堂出席了《翁文波「預測論」學術討論會》。會後他去友誼醫院看病。下午住進了醫院, 檢查後確診為胰頭癌晚期。這時八十二歲高齡的翁老仍然要求領導安排,在數十天內,把他開創的「信息預測論」交付接班人,傳之後世,希望他們把「預測論」的研究能夠延續下去。從10月13日起,翁老已完全不能進食,每天靠輸液維持生命。但是,他吊著輸液瓶,在病床邊助手協助下,披著毯子仍堅持在計算機旁工作,努力搶救他自己開拓的新學術成果。11月18日瘦弱的翁文波院士逝世了。

2 學習翁文波院士著作的幾點體會

1995年1月17日, 在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在香港傳媒對我進行有關採訪報導活動時,我多次引用翁文波院士著作中的豐富的地球物理數據。例如引用了百年大地震的統計數據,地球的70%的七級以上的大地震都集中在北緯35 ±10°的範圍內。在地球南北緯35°是自轉離心力和向心力之合力作用均衡之地,亦是岩石圈變形運動差異之處;又是第三紀海退區沉積物明顯之分界線。世界許多地區在北緯35°附近已發現多個油田和氣田,中國地質學者在這個區域亦應可找到同年代之沉積物。翁院士的科學遠見指導中國石油勘探者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新發現。

2.1 有關創新的卓見

翁老和青年們談創新時明確指出:「創新的第一個困難在於:過去學到的知識中,包括許多將來被修正的錯誤。書讀得越多,錯誤的知識也越多。……所以自己已學到的知識,可能就是創新的障礙。」「創新的另一個困難,在於社會和學術界接收新知識有惰性和偏見。」「此外,科技和教育制度,對創新的鼓勵,也都有很重要的關係。」

真的,對於那些只懂物理現象的傳統科學家和工程師,你是很難去說服他們接近新觀念的,只有等待他們在科學事實面前,慢慢的掌握信息體系的知識,等候他們每個人自己的真正覺醒了。

2.2 認識體系和信息保真

我在細緻閱讀翁老書中的預測科學章節時,發覺他對「信息」的這一個新事物之把握,遠遠超越了科學家對此詞的一般描述。他提出:「認識科學的基礎是認識的體系,現在暫時把人類的認識體系分為三個子體系,它們是:(1)抽象體系;(2)物理體系;(3)信息體系。」「在信息過程中,本文提出'介體'一詞,介體包括主觀的觀點和客觀的工具,其中也包括維納的機器。」「人們之間的傳播是信息形成的一項必要條件。在傳播中,信息受到傳播介體的擴張、限制和中繼作用。……結果,重要的信息可能在集體互相妥協中失真。為了信息保真,可以採取許多方法。」「任何信源體系,經過現實的中繼體的作用,只能給出有限、離散的數據。所謂連續記錄也有一定的有效間隔或步長。 所以理論上對無限連續函數有效的擬合方法,對現實的有限、離散數據,必然導致失真。」「對於許多複雜的體系,我們往往得不到滿意的效果。有一個原因經常出現,那就是信息處理過程中的信息失真問題。」

翁文波院士在信息理論中一直強調的是信息預測和信息體系,而不是一般統計預測。這樣深刻的描述內容不正是我多年來追尋「信息」背後更高一層次的「信息」嗎?只有發掘後一信息才不會在信息海洋中沉沒,不會被一般信息的表面現象所蒙蔽,保持著清晰頭腦去思考相互牽動的、複雜內在的、理不清的千絲萬縷的信息關係。這不就是翁老主張從「介體」去捉摸信息保真嗎?這個所謂「介體」會不會就是我捉摸的「載體」?信息能否作為「介體」?那不就是探討「信息」亦可作為另一種信息的「載體」?

3 應用翁老的「信息思維」

翁老著作中的一些章節內容不斷在我的腦海中盤旋飛翔:「本文未能作系統的分類和敘述,只是提出幾種典型,希望能從典型擴張為類別。」「由於預測論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筆者也只能就幾個簡單的問題作一些定性的敘述,所引用的實例是一些示意性的單項預測,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筆者相信,讀者如果有普通高等數學的一般知識和必要的耐心,一定能夠理解筆者提出來的預測方法和方向,並且為開拓新的領域和途徑作好準備,使將來的預測工作更有成效。」「什麼是信息?信息可以認為是信息體系中的元素、元素集或子體系。那麼,什麼是信息體系?本文認為信息體系是受人們主觀定義約束的秩序類。主觀定義的約束可以是:某種理解、信念、設想、定理、法則、規律、法律、契約、編碼等。」他更明確提出:「本文認為:單個人的某種信息思維,只有在傳播到其他人並為其他人所共同理解的條件下才成為信息。」

從1990年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表述我正在苦苦思索的問題: 究竟用什麼概念概括會更為合適。應用「象思維」?「唯象思維」?「形象思維」?「象形思維」?在外文翻譯中,「象」一字難以找到合適的外文詞匯。「形象思維」已經有傳統公認的定義內容。如用「象形思維」很容易被誤解為「象形文字思維」。

我亦考慮過用外文簡稱,例如I思維。但想到它容易被誤認為1思維,讀者會問有無2思維、3思維? 1988年在論述半導體工藝控制理論時我討論過e迴旋分佈問題,認為有關生命與興衰現象的複雜問題都會服從e迴旋的旋律。1993年我與從事系統學研究的朋友討論時就用e思維和e迴旋了。我亦考慮過用e思維,它有指數倍增概念,亦有自然數和旋轉形態。但是,這兩個外文名稱的讀音都和周易之「易」相近。它們都不合適。

我決定把思索的概念定名為「信息思維」。對「信息思維」認識和理解可以如下程式發展:

(1)在21世紀人類信息新時代,信息思維將成為被廣為接受的嶄新思維模式;

(2) 應認真思考信息特殊性,必須承認信息的全新性,它不是物質、不是能量;《周易·系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現代科學是研究「器」的學問。新世紀將發展研究「形上」的新科學。信息預測理論顯然是形上新科學的一個內容;

(3) 信息必須有一載體盛載。物質與能量(器)作為信息載體的形式已被廣泛了解和接受。「信息能否作為另一信息的載體」這個命題是一個被忽略了的學術問題。人們在日常活動中就常常使用「信息」作為載體,只是沒有去細心思考。對這觀點的充分討論,有利於為現有大量科學難題尋找答案;

(4)由於中華文明是在地球上唯一、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形成,它具有與眾不同的文化發展過程。中華傳統文化中有極豐富的信息思維。古人早就思考一種非形、非物、非能的「東西」,形成了一整套思維模式。這種新思維模式正是21世紀人類努力追求的信息時代的思維模式。

四年來通過許多學術活動,廣泛地介紹和交流了對上述信息思維的認識。1996年北京第5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我公開介紹信息思維這一新觀點。在「天地生人學術講座」第98、156、255講作過主報告,在大學中亦舉辦過多次研討會,引起了學者的注意。一些主要論點分別在香港、臺灣和內地的刊物發表。「信息思維」這個新概念逐漸被部份學者接受。對「信息思維」的哲學把握,對信息自然演化的認識可以加快更新人們的思維模式,重新評價中華文化的深層結構。

隨著21新世紀的來臨,人們將努力掌握信息時代的深層次科學技術,擺脫過去只承認物理體系的研究。我想這是翁文波院士希望早日出現的美好景象。我願意與大家一起繼承翁文波院士開拓的信息體系的研究。我們若能整理出他的新思想的精華,對發揚民族科學精神,迎接21世紀信息時代的到來,這是最好緬懷翁老貢獻的紀念活動。

(文章首刊於2001年石油工業出版社《20世紀回眸: 翁文波院士與天災預測》)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發表時間 2004/06/28 08:35:20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上    管理人員
本主題只有一頁。 回上一頁
快速回覆文章: 翁文波院士的信息理論與對「信息思維」的新探索
用戶名稱及密碼: 用戶名稱: 註冊會員? 安全密碼: 忘記密碼?



使用表情文字轉換?

   您可以使用鍵盤上的 Ctrl + Enter 鍵直接送出回覆

↑回頁首↑


本網站訊息內容著作權及責任歸作者所有,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本網站發表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立場無關。
本網站所有的標籤與註冊商標由原創作者所有,本站僅提供連結,不代表擁有版權,如有侵權,請通知站長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