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訪客 您好!請您先登錄網站 | 註冊會員最新文章熱門文章使用幫助購文辦法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首頁!

返回論壇首頁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股市週期與歷史規律
      歷史規律與天災研究回上一頁
           查閱主題:新民周刊:世界面臨大流感考驗(組圖)
<< 歷史規律與天災研究歡迎您的到來 >>
 本版精華  個人收藏  回覆通知
只有管理人員可以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 您是本文章第 2280 位閱讀者。上一篇主題重新整理下一篇主題
 文章主題:新民周刊:世界面臨大流感考驗(組圖) 【加入收藏】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收藏 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最愛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538 
 發表總數:總計 23185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首頁 個人網站  引用 引用回覆  回覆文章 回覆文章 
新民周刊:世界面臨大流感考驗(組圖) 
2005-11-12 11:54:51
 
 

  大流感前夜﹖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禽流感還是零散發生在這個龐大地球各個遙遠角落的一些禽鳥死亡事件。只有那些專業的科學家和相關政府官員知道,一個禽流感全球傳播的鏈條已經形成,一種導致數以億計的禽鳥死亡或被捕殺的致命病毒,正離人類越來越近。

  這可能是1918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大流感後,最可怕的一次全球醫療和健康危機。現有的醫學進展顯然並不樂觀,如果大流行不幸爆發,在現有的醫療水平下,專家預計最少740萬人可能因此死亡,而亞洲將是這場災難的中心。

  流行性疾病大爆發的時刻,國際合作被証明至關重要。從10月下旬開始,世衛組織官員、專家以及各國衛生官員將召開幾次重要會議,共同商討應對禽流感的措施。國際壓力和國際義務,重新規定了重大流行病的國際政治內涵。在經濟和疾病雙重全球化下,如何在防治世界性的流行疾病中,扮演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角色,是中國面臨的新課題。

  疾病同樣考驗亞洲政府的應對之道。歷史表明,一個社會面臨重大公共衛生和健康危機時,信息公開、應急預案和民間力量的作用舉足輕重,為維持社會穩定而讓民眾在不知情中幸福生活,代價將十分高昂。

  而禽流感繼SARS之後,再次將改善公共衛生、加強國民教育和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觸目地擺在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面前。避免使我們的社會成為疫病的溫床,有待于改變崇拜GDP的發展模式,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使社會分配向國民健康、教育以及貧困人口傾斜。

  同樣不能忽視的還有市場規則給全球防疫帶來的壁壘。這真是一個悖論。但事實上,如何加強國際醫學合作,及時公開最新疫苗和抗疫病藥物,使人類共享醫療科學發展成果,的確還有待世界範圍內的政治合作和制度創新。

  全球流行征兆已現?

  一條傳播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全球鏈條,已經逐漸顯現,並且越來越有在人類中傳播的可能。這是流感可能大爆發前最不祥的征兆。

  撰稿/黃 祺(記者) 金 姬(記者)

  發生了什麼?

  位于羅馬尼亞多瑙河三角洲的一個小村莊,近日顯得格外聒噪。一批批戴著口罩、身穿防護服的人挨家挨戶造訪,帶走所有的雞鴨等家禽,把它們塞進垃圾箱後釋放毒氣。箱內禽類的掙扎聲很快就寂靜下來,它們的尸體被焚化後裝入袋中,然後掩埋。

  自10月7日這個村莊的3只鴨子死于H5N1禽流感後,當局在6天內宰殺了1.8萬只家禽。

  與此同時,村民們在政府派人來處理以前紛紛藏起自家的雞,不是把它們偷偷運出村莊,就是大快朵頤。

  “在最近幾天,我盡量多吃雞。”駕著馬車離開村莊的吉娜•布雷利諾說,“即便現在,人們都在藏起他們的雞。”盡管政府禁止人員和物品出入村莊,村民們仍然去田里收割莊稼,到鄰近城鎮購物。他們似乎對禽流感爆發的潛在危險並不知情。

  類似的一幕一年前曾在亞洲上演過,但結局比正在羅馬尼亞發生的一切慘重得多。2004年9月,泰國一小村莊開始出現死雞。這起初並沒有引起人們注意,因為村里的雞每年都會死去一些。但這一次,幾乎每家都有幾百只的雞陸續斃命。接著,孩子們開始生病──這是羅馬尼亞乃至整個歐洲理應慶幸尚未發生的事。

  32歲的女村民普蘭姆•松燦回憶說,當初她埋完自家死去的雞後和妹妹普蘭尼通電話,普蘭尼說女兒薩昆塔拉病了,正在發燒:“我妹妹回了家,呆了兩個晚上,然後回醫院去照顧她的女兒。”普蘭尼見到了女兒最後一面,這個11歲的孩子一直咳嗽,血從鼻子和嘴里流出,然後在母親懷里斷了氣。醫生宣布這個孩子死于登革熱,孩子的尸體被火化。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兩星期後,孩子的母親、26歲的普蘭尼也死了,死因被診斷為禽流感,很可能是從她死去的女兒那兒傳染的。隨後,普蘭姆在妹妹死前4天也開始生病,很快她也被確診為禽流感,但保住了性命。雖然這不能完全確定為禽流感的人際傳播,但類似的悲劇在印尼等其他亞洲國家也有發生。

  印度尼西亞是禽流感的重災區,自2004年以來已有89人感染,其中11人死亡。首都雅加達的拉古南動物園,因近期有19只鳥和其他一些禽類死于禽流感而關閉。2005年9月19日,印尼政府宣布,禽流感疫情的爆發已使全國處于“非常”狀態。為防治禽流感,當局撥款1580萬美元,採取了包括指定禽流感專治醫院、在全國範圍內設立禽流感病毒探測中心等措施。

  進入2005年10月,全球各地突然密集傳來禽流感導致禽鳥甚至人類死亡的報告。

  從10月7日俄羅斯聯邦庫爾幹州一個大型養雞場出現禽流感疫情以來,亞洲和非洲交界處的土耳其、南美國家哥倫比亞、亞洲的泰國、歐洲的希臘愛琴海東部和馬其頓,相繼出現禽流感導致大規模禽鳥死亡的疫情。

  到10月19日,俄羅斯農業部宣布,俄羅斯歐洲部分首次出現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同一天,經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確診,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巴彥鎮騰家營村一珍禽養殖場發生H5N1禽流感疫情,造成2600只羽禽死亡。農業部立即派出工作組指導當地開展防控工作,當地政府組織農業、衛生等部門把農場方圓3公里範圍內的9.11萬只家禽全部捕殺、並在此範圍內予以消毒,阻止禽流感擴散。

  禽流感傳播速度,已經超過專家預期。

  病毒傳播鏈已經形成

  在那些跟蹤全球禽流感狀況的專家看來,目前世界上的禽流感流行狀況,已經面臨巨大的危險。散現在龐大地球那些相距遙遠的小角落上的禽鳥尸體背後的,是其危險而深刻的聯系。

  最近的一輪全球禽流感疫情于2003年爆發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韓國、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亞洲國家對感染禽流感的家禽進行大規模的捕殺,一時間,人們談禽色變。但直到2005年,還沒有多少人把注意力放在候鳥的身上,人們關注的是那些人工飼養的,不會飛行的蠢笨的雞和鴨,認為只要阻斷家禽之間的感染,控制禽類貿易中的傳染,禽流感就會就此止步。

  就在人們捕殺家禽的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時,兩只黃嘴天鵝正落在亞洲潮濕的田間小埂上,停在牛車拖動的稻草堆中。它們用嘴尋覓著草堆里的美食,與駕駛牛車的男童相安無事。

  黃嘴天鵝每年往返于東亞和西伯利亞草原間,飛行3000公里。這幅充滿詩意的“鳥的遷徙”畫卷,是候鳥在自然演化中,經過艱難的適應後千百代保留下來的獨特的生存之道。2004年,這一壯闊生命景象因為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在全世界熱映,變得世人皆知。

  那時候,禽流感掀起的恐慌已經使成千上萬的禽鳥“感染者”死亡。但直到2005年7月,中國青海湖發現大約6000多只候鳥死亡,而死亡的原因最終被証明候鳥感染禽流感時,我們才不得不承認,《遷徙的鳥》的導演本意要展現自然和諧和生命的美好,但他無意間描繪了候鳥攜帶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性:這是比家禽更加危險的傳染途徑,可以把禽流感病毒帶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中國科學家劉金華、雷富民、高福等人的研究文章《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型病毒對遷徙鳥類的感染》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文章論述了他們在青海湖發現的情況。中國科學家從患病和死亡的候鳥的咽喉及排洩物中分離到了病毒,並對它們進行基因組測序,結果証實正是H5N1型病毒,代表禽流感病毒高治病性的三個基因全部存在,但基因組序列與已知的H5N1型病毒並不完全相同。

  這種不同是人們所擔心的潛在危險,科學家在青海湖感染鳥類身上獲得的病毒証明,H5N1型病毒可能在傳播的過程中發生了變異,或者它根本是一種早已存在而未被人類認識的新病毒變種。

  劉金華、雷富民、高福等人的文章研究了候鳥遷徙地路線,試圖找出這些病毒的來源。他們認為:增強毒力的基因重組,很可能發生于候鳥在東南亞等地越冬時,再由候鳥春季遷徙到青海湖地區。

  在同一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專家管軼和同事發表了針對青海湖禽流感的研究報告,報告中認為,候鳥感染的禽流感病毒可能來自中國華南地區。

  雖然對于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病毒的來源存在爭議,但科學家們共同証明了一個事實:禽流感已經通過候鳥遠距離傳播。禽流感不再是某一個地區小範圍內發生的事件,而是可能引起全球性傳染的威脅。劉金華、雷富民、高福等人的文章里說:“由于在青海湖育雛棲息地的鳥可能與來自東南亞、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許多候鳥一起在東南亞聚集,新型禽流感病毒可能成為全球性的威脅。”

  管軼提出了未來禽流感傳染可能的路線。他說,禽流感可能從土耳其穿越地中海到達西歐;也可能從亞洲通過中東到達非洲;還可能從地中海南下,沿印度洋海岸線蔓延。在他的預測中,非洲、太平洋海岸可能被感染的國家,經濟水平不高,對傳染病的控制能力也比較差,如果禽流感傳染到這些地區,全球流行的危險性也隨之增加。

  科學家們對青海湖候鳥死亡事件的調查顯示,事情出現了兩個危險的征兆:一是候鳥中發現禽流感感染,它意味著病毒獲得了一種高速的“交通工具”,可以被帶到世界各地;另一個更危險的征兆是,禽流感病毒不僅感染了數以千萬計的家禽和野鳥,還在2年的時間里感染了超過100名人類患者,以及豬、貓等哺乳動物。這表明病毒有跨越“物種障礙”的趨勢,有可能很快出現能在人際傳染的株系。

  這意味著,禽流感全球傳播和變異的鏈條將隨候鳥遷徙而形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從局部到全球,從禽鳥到人類”流行的風險,就蘊藏在這條鏈條之中。

  飛翔的候鳥不再是自由浪漫的象征,它們像是長了翅膀的定時炸彈,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降落到何處,降落後是一顆“啞彈”還是會引起爆炸。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專家管軼對記者說:“家禽不會飛,容易控制,候鳥不一樣,我們對它無能為力。”

  從鳥到人:致命一環

  在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全球傳播和變異的鏈條上,從禽鳥到人的傳播,將是災難性的、致命的一環。而現有的禽流感病毒是否已經演化出人間傳播的能力?這是所有人最擔心的問題。

  從禽流感已經具有感染哺乳類動物的事實可以証明,它已經不再“安分守己”,這種病毒已經出現了變化。

  禽流感最早的記載可以追蹤到1878年的意大利,100多年間,它只在雞、鴨、鴿子等禽類間傳播。1997年香港禽流感的爆發,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疫情爆發。這一次的特殊之處還在于,一名3歲的香港男童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這也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1的個案。為了阻止H5N1禽流感病毒進一步向人類傳播?熛愀づ厙?政府宰殺了130萬只家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記錄,自2003年12月26日至2005年10月10日,全世界共報告117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60人死亡。所有報告出現人感染病例的國家中,越南共計91人感染,其中41人死亡;泰國共17人感染,其中12人死亡;印尼共5人感染,其中3人死亡,柬埔寨共4人感染,全部死亡。

  到目前為止,亞洲出現的禽流感病人,都是通過與禽類直接接觸,被禽類直接感染禽流感的,還沒有証據証明禽流感已經具有人間傳播的能力。

  導致人類死亡的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存活很久,在糞便中間能夠存活105天,在羽毛中間能存活18天。世界各地新聞中報道的禽流感患者,大多是農場工人、動物醫生、自己家飼養家禽的農民,他們都有很多機會與家禽接觸。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和免疫學部門的教授厄爾•布朗說:“病毒從被感染的鳥類的糞便中釋放,如果高濃度的病毒吸入鼻中或呼吸道,肺部就會被感染,病毒就會傳播到全身。大多數高致病型H5N1感染者都和被感染的家禽有過接觸,一些患者食用過沒有煮過的被感染的家禽,所以食用生的被感染雞或鴨很容易感染上高致病型H5N1。”

  但是,這個現狀並不能讓我們松一口氣,因為病毒有著超乎尋常的適應能力,它們是靠迅速的變異而生存下來的,理論上講,禽流感病毒也不會例外。而且,以往發生的流感流行都証明,一些看似沒有危險的流感病毒,在變異或者與其他流感病毒結合重組後,都會變成對人有致命威脅的病毒。1957年的亞洲流感和1968年的香港流感,都是人類流感病毒和兩三種來自禽流感的新基因結合造成的。

  厄爾•布朗教授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說:“從我個人使用老鼠了解基因改變的過程,猜測H5N1可能需要大約12次連續的人與人傳播才能適應人類環境。我希望將來能夠從病毒基因序列方面來預測病毒的活動。”

  科學家目前對禽流感的判斷基于以上這些規律和經驗:禽流感有可能自身發生基因變異,獲得人間傳染的能力,也可能在某個患者的體內,與普通的人流感結合,變成致命病毒。

  當然,禽流感也有可能停止從“禽鳥到人類”的前進步伐。但到現在,絕大多數科學家和世界衛生組織地官員傾向于相信,禽流感病毒將選擇前兩種道路,而不是最後一種。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發表時間 2009/04/29 10:21:44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上    管理人員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538 
 發表總數:總計 23185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我們能做點什麼 
2005-10-26 00:55:54
 轉寄  列印 



  我們能做點什麼﹖

  我們對禽流感毫無免疫力,這是一場看不見對手的戰爭。

  撰稿/黃 祺(記者)

  毫無免疫力

  一只病雞奄奄一息,它被嚴重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病狀折磨著,它的生命可能只會維持幾小時,或者幾天,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攻擊它的身體器官,它很快就要死于全身急性病症的暴發。

  當然,它也有可能活下來,但對于其他的家禽來說,很難說這是“幸運”。這只雞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病毒源。感染禽流感的雞排洩糞便,糞便中就可能藏著禽流感病毒,如果正巧另一只雞或者鴨經過這里,接觸到這些有病毒的糞便,病毒就進入了新的宿體,它們又獲得了新的資源得以繼續繁衍。被污染的飲水、飛沫、飼料及其他被污染的蛋筐、蛋盤、運輸工具等都可能傳播禽流感病毒。

  這是禽流感病毒在傳染給人之前,在禽類間傳播的途徑。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可以讓感染的家禽百分之百死亡。鴨和鵝被感染後一般症狀不明顯,但這更可怕。因為我們不知道究竟哪些鴨已經攜帶了禽流感病毒。

  在電子顯微鏡下,我們終于看清了禽流感病毒的面目,它像一個長著刺的圓球,也有可能是絲狀。但是,看見它,就等于看清我們的對手了嗎?當然不是。因為禽流感幾乎不可能一成不變,沒有人可以預測到它將變化成什麼樣,不知道對手的面目,人的免疫能力也就無法發揮作用。“我們必須承認了解病毒的演變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和免疫學部門的教授厄爾•布朗的說法顯得很悲觀。

  並不是每一種禽流感都必然引起禽鳥爆發致命的疾病。A型禽流感各亞型毒株對禽類的致病力是不同的。歷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都是由H5和H7兩種亞型引起的,但即使是H5和H7,也並非都是強毒。A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不斷發生變異,變異後有些病毒可能比其兩個親代病毒對細胞具有更大的破壞性。另外,來自不同宿主的病毒也易發生基因置換。病毒的這些特征使得禽流感變得很難防治?□庖彩橇饜辛艘桓鍪蘭偷那奈韝兄兩袢暈蘗己玫鬧瘟坪頭樂未朧┐鬧饕?原因。

  免疫系統就像一支抵御疾病的部隊,當一種病毒或者病菌襲擊身體時,人體免疫系統首先要識別對方的特征,針對敵人的特征,免疫系統進入工作狀態,抵御敵人。發燒事實上就是一種典型的免疫反應,一些病毒或者病菌是耐受不了高溫的,免疫系統提高人體溫度的目的是殺死它們,當然,如果免疫系統控制不力,高溫也會把正常的機體功能摧毀。

  如果免疫系統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敵人,它就需要時間去准備戰斗,更加可能的後果是,還沒有等免疫系統准備好,機體就已經被病毒侵害。

  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

  讓免疫系統發揮作用的辦法是事先告訴它“敵人”的特征,注射疫苗正是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微量的、低危險的病毒或者病菌被注入人體,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對疾病束手無策的時代隨著疫苗的發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在18世紀牛痘發明之前,天花曾經是一種快速致人死亡的絕症,天花疫苗普及後,天花被徹底消滅。小兒麻痺症疫苗普及以後,這種疾病也很少出現。

  在歐美發達國家,流感疫苗人均接種率在20%以上,65歲以上老人的接種率就在45%-70%之間。

  面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疫苗也被憂心忡忡的人們寄予厚望。

  陸續傳來的好消息多少給我們帶來安慰。美國科學家在今年8月宣布,他們研制的第一種人用禽流感疫苗已經通過了人體試驗。美國印第安納州珀杜大學研究人員蘇雷什•米塔爾介紹說,他們正在研發一種更高效、更靈活、更易于生產的新型人體禽流感疫苗。

  越南宣布將于明年展開禽流感疫苗人體接種試驗,有關機構已開始准備生產所需疫苗。負責試驗的工作人員說,越南衛生和流行病研究院已于去年展開了對禽流感疫苗的研究,並已在猴子和家禽身上接種成功。

  法國政府宣布將從賽諾菲巴斯德公司購買250萬人份人用禽流感疫苗作為儲備。賽諾菲巴斯德是全球最大的流感疫苗企業,也是迄今全球在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走在最前沿的公司。該公司試制的H5N1單株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已近結束,美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也要求該公司為其生產價值1億美元的新型疫苗。

  但是,專家也提醒,也許我們對疫苗的期待過高了。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專家管軼教授說:“現在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對將來出現的禽流感,可能沒有很大的作用。”聯合國人禽流感事務協調員戴維•納巴羅10月11日也說,流感一旦爆發,醫藥公司可能無法及時生產足夠疫苗。他說,生產足夠疫苗可能需要6個月,而且現存疫苗可能由于病毒發生變異而毫無用途。“我們並不知道病毒最終變體的基因構成,因此我們不能確定現存疫苗屆時是否有效。”

  這個消息讓人失望,但事實的確如此。疫苗的研制必須針對病毒的特征,在實驗室研制成功後,還需要數月的臨床試驗,確保安全後才能用于接種。

  禽流感將怎樣變異還是未知數,從有針對性的疫苗開發到應用還需要不短的時間,這些時間里,禽流感可能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傳染了。

  尋找特效藥

  在疫苗研制受到限制的情況下,特效藥的准備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被認可對禽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特效藥是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達菲。體外研究表明這種藥可以作用于所有與臨床有關的A型及B型流感病毒,抑制病毒的複制反應。

  羅氏公司向《新民周刊》介紹:目前羅氏已經與約40個國家對達菲用于儲備的數量與交貨進度表達成了共識。這些訂單的數量大小隨不同的國家而不同。法國,芬蘭,冰島,愛爾蘭,盧森堡,荷蘭,新西蘭,挪威,瑞士和英國等都已儲備或有意向儲備足夠的達菲來覆蓋20%-40%的人口。

  據報道,美國為了預防禽流感可能引發的世界性流感疫情,計劃花費10多億美元儲備8100萬劑“達菲”。2月4日,中國衛生部印發了《人禽流感診療方案(試行)》,達菲被列為“抗流感病毒治療應在發病48小時內試用抗流感病毒藥物”。

  各國希望生產出更多的達菲用于儲備,羅氏公司不願出讓達菲專利權的做法,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羅氏公司表示,他們正在盡力加快較慢的幾個步驟的生產力,並且已經開始與合適的公司合作,以確保能在最短的時間框架里生產足夠多的達菲。

  “達菲”的主要成分是從八角茴香中提煉出的莽草酸。八角茴香是我國南亞熱帶地區的珍貴經濟林樹種,主要生長于我國廣西等4個省份,每年的3月至5月間收獲,供應量極其有限。

  其實,也許沒有必要將我們的精力花費在關于達菲專利權的爭論中,因為這種特效藥也存在抗藥性的問題。美國、越南和日本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H5N1禽流感病毒變種迅速,已對抵抗流感藥物達菲產生抗藥性。

  研究人員在越南一名感染H5NI禽流感病毒的14歲女童身上,發現對“達菲”產生抗藥性的變種禽流感病毒。科學家警告,禽流感病毒的變異速度遠遠超出人們所想象,各國絕對不能單純依賴達菲一種抗流感藥物來防治流感。

  無能為力了嗎?

  “由于治療病毒的大量需求,使用能產生抗體的藥是缺乏遠見的。疫苗的使用同樣也非100%有效,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現在的情況一時很難解決,需要繼續處理和防御。”厄爾•布朗教授做出了他的判斷,特效藥物和疫苗是防御禽流感的核心,在核心問題目前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于一切可能有效的預防方法。

  他在答複《新民周刊》採訪時說:“首先一點是預防,這是一個沒有明顯解決方法的國際性任務,但必須依靠監督當病情爆發時,來確定傳染病。機會雖小而且稍縱即逝,但必須立即認識到。”

  世界衛生組織始終致力于呼籲和組織各國疾病控制部門聯合作戰。世衛駐西太平洋辦事處總幹事尾身茂,日前在馬尼拉提醒世界各國警惕禽流感病毒難以預測的變化,並希望有關國家能與世衛組織密切合作,積極提供禽流感病例樣本和信息,以及時追蹤病毒變化和疫情發展。據他透露,已出現禽流感的國家短期內需要約2.6億美元用于增強其檢測和監控疫情的能力。此外,世衛在日內瓦發表公報,建議受禽流感影響的國家提高警惕,加強宰殺禽類時的預防措施,嚴密觀察有呼吸道疾病症狀或發燒的病人。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回覆時間 2009/04/29 10:22:18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538 
 發表總數:總計 23185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劫難如何改變世界 
2005-10-26 00:55:56
 轉寄  列印 



  劫難如何改變世界?

  過去300年中有10次流感大爆發,每一次都帶來巨大的劫難。新型的全球流感一旦大爆發,有可能改變世界的走向。

  撰稿/金 姬(記者)

  應對十分被動

  對付禽流感,目前能做的也只是消滅它感染的禽類以及隔離感染地區,這樣的舉措未免有些消極。

  平均每年?□脹u娜肆韝幸不岫崛?100萬人生命,大多數人沒有接種疫苗的習慣。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全世界只有1/5的國家對疫情爆發有所計劃。亞洲國家普遍缺乏准備,有生產流感疫苗能力的國家不足10個。而西方國家往往是在禽流感沒有降臨之前就展開行動。

  美國已有100億美元的疫苗儲備,現有10.5萬台呼吸機。英國准備立刻儲備1.2億劑流感疫苗。法國政府則給全國各地醫院發放了5000萬只高性能防護口罩,並且在年底前准備2億只口罩備用。塞爾維亞的口罩脫銷,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抗流感藥在市場上已很難買到。

  在俄羅斯發現H5N1型禽流感病毒後幾天,德國政府就下令所有家禽都必須入籠飼養,禁止放出室外。雖然德國還沒有家禽和鳥類感染禽流感,但俄羅斯和德國間有直接的候鳥移棲,一旦危險的H5N1病毒株進犯烏拉山以西,德國爆發禽流感的風險就很高。德國各地的診所也開始人滿為患,他們並非為看病而來,而是向醫生索要抗流感疫苗。

  迄今為止,禽流感病毒尚未蔓延到羅馬尼亞其他地區,也未發生人受到感染的情況。然而,數百萬只候鳥從天上飛過,人不可能知道哪些鳥攜帶病毒,也不知道它們會在哪個地方歇息。羅中友協秘書長多布里克先生說,他希望能像中國打敗SARS那樣,把禽流感病毒“絞殺”在自己的家門口。

  隔離措施有用嗎?

  一旦出現禽流感的人間傳播,世衛組織要求各國政府對病人立即隔離,封鎖這一地區乃至整座城市的交通。學校停課、商店關門,所有的公眾聚集方式都將予以禁止,這需要民眾的積極合作。鑒于羅馬尼亞老農把雞藏起,禽流感爆發時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在一些亞洲國家,只有軍隊才能有權撤離民眾。但目前的禽流感問題歸衛生部門管轄,軍隊尚未做好疏散民眾的准備。而在非洲,由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和不少動物有接觸,那里的公共醫療設施也十分原始,再加上數百萬人感染HIV病毒,禽流感大爆發後的局面將可能失控。

  事實上,一旦禽流感疫情大爆發,隔離措施並不有效解決問題。當一個人感染禽流感,很難在他顯現症狀前將其隔離。如今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如此之高,很難做到連續數月關閉。隔離措施在SARS期間奏效,是因為SARS的傳染性不如禽流感。但隔離措施仍會實施。“政治家們會在巨大壓力下做些什麼,以此表明自己正在解決問題。”美國匹茨堡大學生物安全中心的人類學家莫尼卡•斯考奇-斯帕納說。

  一些醫學專家們指出,比隔離更為實際的方法是限制感染者的行動。禽流感病人無論在家還是在醫院,都應該和健康人保持距離。醫護人員和照顧病人的家屬必須戴口罩,並和正常人之間有柵欄隔離。世衛組織負責流感疫情的瑪格利特•陳博士說:“一旦疫情爆發,歷史上還沒有人為幹涉達到控制蔓延效果的先例。這次也許是個機會。”

  損失將十分慘重

  雖然世界各國對禽流感予以高度重視,但控制其蔓延程度並不容易。捕殺家禽帶來巨額損失,但和全球爆發人類禽流感可能帶來的損失相比,這種防治成本顯得微不足道。2001年,口蹄疫大爆發使歐洲損失超過100億歐元。世衛組織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警告說,禽流感一旦在全球範圍內大爆發,可能會使740萬人喪命。

  對禽流感大爆發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十分驚人:英國GDP會下降8%,即950億英鎊,3%的在職人員,約94.1萬人會因公司的倒閉而工作難保。諾丁漢大學的經濟學家希•辛克萊爾說,各國經濟所受的負面影響不盡相同,但英國、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會損失極為慘重,因為這些國家的旅游業十分發達。美國每年對付流感的費用是1180億美元,但一旦禽流感爆發,慘重的代價可能是這個數字的6倍。

  總部設在馬尼拉亞洲開發銀行10月24日發布報告稱,禽流感若演變成“中等程度的流行病”,估計會對亞太區造成900億至11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如果禽流感嚴重流行,更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造成的損失高達2500億至2900億美元。

  新加坡花旗集團的分析師克里夫德•譚估計,禽流感爆發會削減亞洲GDP5%,旅游業全面中斷,制造業減緩,隔離措施也會使貿易流通中止,這比2003年的SARS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都要可怕。“潛在的影響是災難性的”,他說,“這有可能是我們有生以來見到最嚴重的一次亞洲經濟大蕭條。”

  疾病大規模爆發對依賴旅游產業的國家和地區無疑是當頭棒喝。一旦變異之後的H5N1禽流感病毒能在人間傳播,當年SARS造成酒店閒置、機場門可羅雀的景象將一一重現。10月19日,總部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世界旅游組織警告說,各國政府和媒體必須避免散布“不必要的”有關禽流感疫情可能爆發的消息,否則世界旅游業將面臨嚴重打擊。據世界旅游組織提供的數字,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導致去往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國際游客人數分別減少9%和14%。

  但值得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比SARS更可怕。如果一名飛機乘客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整架飛機都會被傳染,而SARS只會傳給感染乘客的近距離人員。此外,H5N1會在感染者出現症狀前就具有傳染性。

  辛克萊爾預測英國的旅游業會暴跌3/4,全球旅游業都會受到重挫,轉而造成消費者信心低落。萎縮的需求也會使油價回落,投資者會抽回資金轉而購買黃金來保值。而這在大多數人感染禽流感前就會發生。

  大爆發最可能從越南或泰國開始,那里都有大量的家禽養殖場,然後迅速傳播到其他地區。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大陸和香港以及新加坡最易受到禽流感影響,因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游業有重要位置,而且都是人口眾多且分布密度高。

  美國保全咨詢公司的風險投資顧問邁克爾•奧齊飛說:“中國城市的大量民工都住在集體宿舍,傳染起來不堪設想。”

  當然,另一些產業會因劫難而繁榮。當人們因害怕被傳染而不敢出門時,付費電影、電腦游戲、有線電視和網絡電話都會欣欣向榮起來。亞洲食品產業也會發達許多。如果出現最糟糕的情況,軍事隔離會讓許多軍火商大發一筆。

  以上是基于目前所得資料而所做的分析預測。禽流感的確存在諸多不可知因素,究竟全球大爆發會對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仍是一個未知數。然而有一點可以被流行病學家肯定:過去300年中有10次流感大爆發,每一次都帶來巨大的劫難。新型的全球流感一旦大爆發,帶來的劫難之大,有可能改變世界的走向。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回覆時間 2009/04/29 10:23:19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538 
 發表總數:總計 23185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為什麼總是亞洲 
2005-10-26 00:55:57
 轉寄  列印 



  為什麼總是亞洲?

  亞洲生產方式增加了禽流感傳播和爆發的危險,政府和人民卻對流感的可怕缺乏認識。

  撰稿/汪 偉(記者)

  1997年到2005年這8年,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亞洲造成的損失一言蔽之,是1.5億只家禽被宰殺,100多人被感染,60多人死亡。而專家認為,在未來的禽流感全球爆發格局中,多災多難的亞洲仍會是這場世界危機的中心。

  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花費了巨量精力來研究這種病毒。它作用于禽鳥和人類時的慘酷景象,讓他們憂心不已。

  從亞洲到歐洲,隨著研究的深入,H5N1病毒也在迅速擴散。亞洲、歐洲和美洲已經出現了它的影蹤。研究人員擔心,H5N1的影響所及,還很有可能從東南亞漸次南亞次大陸,最終達到非洲。

  科學家都在試圖弄清H5N1全球傳播的路線、機制和規律,以利于全球範圍內的預防和疫情控制。但是在疫情最烈的亞洲,H5NI出現、傳播、變異和引發大規模家禽死亡並感染到人類的過程,並沒有得到全面深入的揭示。

  “亞洲生產方式”的風險

  現在已經可以肯定,H5N1病毒來自于野鳥,而傳播的關鍵一環在于野鳥將這種病毒傳播給了家禽。一旦家禽染病,人類從家禽那里感染病毒的風險立刻大大增加。

  “高致病型禽流感源于低致病型的禽流感在高度稠密的鳥群中持續傳播”,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化學系微生物免疫學教授厄爾•布朗(Earl Brown)接受本刊採訪時說,“因此必須要防止野生鳥類感染家禽。當病毒能夠在高度密集的鳥類中進行傳播時,病毒就能大量突變造成嚴重疾病。”

  1997年在香港爆發的上一輪禽流感,以及2003年爆發並持續到現在的東南亞最新一輪禽流感,H5N1禽流感病毒都有可能經過了從野鳥到家禽的關鍵一環。而這關鍵一環是怎麼實現的,為什麼又在亞洲反複實現,目前並無統一說法。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已經看到,這種反複發作的“亞洲惡夢”與“亞洲生產方式”之間,存在著重要的關聯。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說,“中國的廣東省飼養著數以億計的雞、鴨和鵝。很多家禽都在花園、農場和池塘間自由自在地穿行。禽流感病毒通過野生鳥類的糞便雨點般落入這個家禽的海洋,在那里它們能夠盡情地傳播和交換基因。”

  顯而易見,家禽在“花園、農場和池塘間自由自在地穿行”,而鳥類在頭頂生活和遷徙的景象,決不僅僅出現在中國的廣東。這是東南亞農業經濟的典型形態。放養、散養的家禽,在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為農業家庭提供蛋、肉等營養物質,支持原初形態的農業循環經濟:家禽啄食來自田間的稻谷和溝渠中的魚蝦,它們的排洩物作為“農家肥”又被施入稻田或菜地,增進土地上的作物生長。在河網密集的湖區、灌區和沿海地帶,小規模的養殖業直接附著于原有的地理形態。中國長江流域的農民利用沿湖地帶養鴨,或者飼養半野生的野鴨和大雁。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最大的稻米產區,然而這條季節性泛濫的河流上,農業機械化程度很低,農戶耕作土地外,普遍飼養最古老的幾種家禽和家畜:雞、鴨、鵝,豬和水牛。這種典型的“亞洲生產方式”,覆蓋範圍從中國北方寒冷的東北直到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喀拉拉邦。幾千年以來,家禽是亞洲農民最好的伙伴。亞洲農業的歷史和它們緊密相連,當然,也和它們帶來的疾病緊密相連。

  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年華研究員說,他所在的江西省鄱陽湖區的農民飼養的家禽,以及那些說不清是野生動物還是家禽的野鴨和大雁,與它們遷徙的同類處于不停的接觸之中。

  在禽流感變得風聲鶴唳之後,這種散養的傳統顯得非常危險,因為家禽和攜帶病毒野鳥有充分接觸的機會,並且順理成章地受到感染。水禽即使感染了危險的H5N1病毒也不顯現症狀,但當病毒傳染給了雞以後,就會爆發致命的疫情。

  而且,專家一致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普遍將家禽與家畜混養,是一種極易引發各種動物之間的互相感染的生產方式:它給禽流感從家禽到人傳染,准備了橋梁。

  在流行病學上,這種接觸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很難預測。但可以肯定,這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其中就包括H5N1。而且,這種風險還在于一家一戶的養殖不能有效發現疫情。一個農婦養的5只雞全部死亡,同一個村莊的其他農婦也要等到自家的雞開始死亡,才有可能明白其中的關聯。但這還是不會引起1公里以外的另一個村莊的警惕。

  香港大學教授管軼說,歐洲主要是農場養殖,相比散養和混養而言,農場養殖便于發現疫情,發現後統一捕殺、控制的能力也比較強。

  但在亞洲,即使是農場養殖,也因為動物福利問題長期進展緩慢而導致養雞場內的疾病控制十分困難。曾在瑞士禽流感病毒疫苗生產廠家羅氏擔任技術部專家的陳偉光認為,限于經濟能力和法律進展,亞洲的家禽企業飼養環境不注重動物福利,飼養密度偏大,飼養方式落後。

  “一些雞場冬季飼養密度過大?熞虻孛嬲舴2岸?物體排出的水汽量增加?熒崮誄=銑筆?,飼養密度太大,往往也會誘發雞群發生呼吸道疾病和眼病。”陳偉光說。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韋伯斯特認為,亞洲大型養雞場中雞的密度大,雞籠環境狹窄,加上傳統的活禽市場,都是禽流感迅速流行的重要原因。這些因素不僅導致雞的生長環境不衛生,而且禽流感病毒能迅速改變基因結構,助長了病毒基因的“重組”,使得禽流感可能迅速變異,引起現在禽流感的H5N1病毒。他警告說,這種生產環境下,H5N1病毒與人類流感病毒混合以致具備人傳人的風險急劇增加。

  也許是政府宣傳力度還不夠,或是因為目前禽流感造成死亡的人數並不多,亞洲許多禽流感爆發的國家的民眾仍然做著一些“高危動作”:泰國的斗雞場上,主人會為受傷的斗雞吸血療傷;亞洲的農戶不習慣把死因不明的雞做消毒掩埋處理,而是把它們吃掉;有一些死去的禽流感患者,也只是被掩埋在房屋附近。

  亞洲的隱憂

  一方面是亞洲的環境和生產方式、生活增加了禽流感爆發的風險,一方面,亞洲的醫療和公共衛生體系卻令人擔憂。禽流感全球傳播鏈形成的同時,世界各國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會議的協調下,試圖建立起禽流感全球防御體系。但限于公共財政能力、公共衛生基礎和亞洲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有人擔心,亞洲將會是這個防御體系中脆弱的一環。

  東南亞地區遍布山高林密的雨林地帶,中部亞洲則高原山脈連綿不斷,這些地帶位于全球鳥類遷徙的路線上,但是居住期間的居民並沒有很好的公共衛生制度保障。

  2003年SARS後,中國的農村地區幸而逃過一劫,此後,國家一再追加資金,以加強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事實証明,預防是防止大規模流行疾病發生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但是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地區──的基層公共衛生狀況仍然讓人擔憂,它們對可能到來的禽流感疫情的防御能力如何?

  根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前不久關于醫療改革的報告,很多貧困地區的居民他們自覺沒錢接受治療時,即使生了病,也不會前去就診。由于“扛病”的慣性,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和動力,去向政府報告家人的可疑病情。這種醫療制度的現狀面對流行疾病爆發,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國家無力監測最初疫情,難以形成全面准確的判斷,最終無法快速有效形成決策。在“時間就是生命”的公共衛生事件中,一直有公共衛生專家擔心,即使中國的社會比歐美國家更易于快速整合和動員,但是當一種新的疫情爆發的時候,它可能會錯失最寶貴的控制時機。

  而如何加強對民眾的教育也是重要的問題。至少在現在,因為感到無力改變延續數千年的生產方式,很少有亞洲國家將傳統養殖方式的改革提上議事日程。因此雖然禽流感、SARS和豬鏈球菌乃至血吸蟲等疾病這些年來顯現出明顯的流行趨向,但並沒有改變亞洲分散的農戶養殖的狀況。即使民眾認識到這些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的疾病的嚴重性,誰來補償他們的經濟損失呢?雖然“農業規模化”的提法由來已久,但幾乎沒有經濟學家研究替代農戶養殖模式的可能。占中國人口三分之二的農民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疾病全球化的夾擊,存在哪些風險,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有什麼短期對策和長期規劃──這些問題幾乎擺在所有亞洲國家的中央政府面前。至少從目前看來,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很有可能決定未來的大規模流行疾病的防治前途,然而對它們的回答並不能讓人滿意。

  亞洲缺乏歷史經驗

  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H5N1型禽流感之所以僅在亞洲感染並奪去人類的生命,是因為亞洲人的體質更容易感染這種疾病,但管軼並不這麼認為。

  “沒有証據証明亞洲人與歐洲人的體質對流感的敏感性有很大差異”,管軼說,“當然,也沒有証據証明他們之間沒有差異。”但是,因為某種歷史原因,亞洲人對流感的恐懼程度遠遠要低于歐洲和美國人。

  “美國人對流感的恐懼,主要是來自1918年的黑暗記憶。他們有翔實的資料記錄那一次災難,但1918年的中國,甚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沒有留下太多的歷史資料。”管軼說,“國人因此輕視了流感的危險。”

  余新中是南開大學研究醫療社會史的歷史學家,他對本刊表示,對中國歷史上的疫病及其社會後果和救助機制的研究,至今十分匱乏。歷史記載不完善,資料匱乏是研究者面臨的難題之一。來自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最活躍的學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國1919年之前的歷史上。在中國文獻中統稱“瘟疫”的流行病中,學者們主要關心鼠疫、天花、麻疹、水痘、霍亂、傷寒、痢疾、猩紅熱和白喉等疾病,幾乎沒有任何關于致命的大流感的歷史研究。

  在這種情況下,管軼所擔憂的對流感“無所畏懼”的狀況,顯然不無道理。一位動物學家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認為,流行病專家對禽流感高度警惕,或許有點“太過了”。

  “我本人不是流行病學專家,對禽流感恐慌我覺得是不是強調得有點過。”他謹慎地說,“一種病毒的進化,包括它與人類的關聯,都有一個過程,不會說,短時期內把一個種群消滅掉。而且,從進化的角度看,某些病毒有助于一個種群的進化。”

  他甚至認為,現在研究者為了得到他們本來應該得到的研究經費,不得不誇大本領域面臨的問題的重要性,以吸引目光。

  江西省科學院的戴年華研究員則談到防治禽流感面臨著現實困難。國家林業局已經到鄱陽湖區部署了防治禽流感的工作,要求監控鄱陽湖區的候鳥情況。一旦發現有死亡的候鳥,應該向有關單位報告檢測。但地方政府覺得無從下手,既因為湖區養殖的方式,也因為在活的野鳥中取樣困難。

  2003年的SARS後,余新中編了一本名為“瘟疫下的社會拯救”的歷史著作,極力提醒中國人應該反省歷史上疾病大流行的教訓,推動完善政府社會醫療制度,同時在“疫情公開、應對流言和發揮民間力量”三個方面,將過去的災難化為民族的經驗。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回覆時間 2009/04/29 10:24:19

作者匿稱:古海

 會員等級:管理者  
 會員編號:002
 理財金幣:+ 153538 
 發表總數:總計 23185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2/11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古海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1918年:終結還是預言 
2005-10-26 00:55:59
 轉寄  列印 



  1918年:終結還是預言?

  撰稿/趙艷燕

  1918年不應被遺忘。作家阿爾弗雷德•羅斯比(Alfred W.Crosby)在其《美國被遺忘的傳染病:1918年流感》中寫道:“在相同的歷史時期內,沒有一場疾病比這場浩劫奪走更多的生命。”

  傑弗里•陶本伯格博士(Jeffery Taubenberger),美國軍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學家,他最近揭開了1918年大流感病毒的8個基因片段。這一研究表明,1918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流感,可能是直接由某種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的,而且,該流感病毒的某些變異情況與肆虐亞洲的H5N1禽流感病毒變異狀況十分相似。

  這種比較結果意味著,H5N1可能已經具備了從禽鳥直接向人類傳播的能力。

  1918年的謎題

  故事還要從1917年說起。

  那年7月,美國宣布加入由英、法等國組成的協約國行列,向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宣戰。當美國軍隊在國內集結時,來自四面八方的士兵使流感病毒在軍營中蔓延。當百萬美國大軍奔赴歐洲戰場時,又把病毒帶到了歐洲大陸。接著,流感又通過三個相距遙遠的海軍港口──非洲塞拉利昂的弗里敦、法國的布列斯特和美國的波士頓,迅速向四面八方擴散,六大洲無一幸免。

  1918年,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殘酷的塹壕戰進入最後一年,流感開始奪走士兵的生命。在費城,無人認領的尸體散布數日,直到馬拉的車穿過街道,呼喚活著的人帶走他們死去的親人。開普頓的人們倒空棺材,把還裹著毯子的尸體直接倒進大型墳墓。成千上萬的美國士兵死在被稱為“死亡之船”的運兵船上,沒有任何方法阻止這幽靈般的“殺手”。

  “如果這場傳染病繼續以成倍數增長,文明在數星期之內就會輕易瓦解。”美國公共衛生官員維克托•沃恩(Victor Vaughn)寫道。這就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恐怖威力。它可能感染了全世界30%的人口、奪走將近5000萬到1億人的生命。在病毒流行的24個星期里,死去的人數甚至超過24年里死于艾滋病的人數。

  人們習慣把這次浩劫稱為“西班牙流感”,但致命流感並非發生在西班牙。顯然是由于新聞媒體報道了1918年5月西班牙爆發流感,才出現此誤稱。事實上,這種疾病在此之前早已在歐洲前線的敵對雙方中蔓延開來,而且在那年的春天和初夏,就已經擊垮了整師的軍隊。那以後,流感似乎開始消退。但是到了夏末,“西班牙流感”竟卷土重來,而且這一次襲擊的大多數對象竟是青壯年。

  通常易感染流感的人群是小孩和老人,但那年20到40歲是最薄弱的人群。患者病倒時會發燒,伴有劇烈頭痛和關節疼痛,有些人兩三天就死了,死者臉色呈紫色,且基本上是窒息而死。打開死者胸腔的醫生非常震驚:正常的肺葉很輕,並富有彈性,但他們的肺卻重得像浸透水的海綿一樣,里面滿是帶血的液體。

  科學家認為,原因很可能是“西班牙流感”不同于其他較弱的流感病毒,它能明顯地引發人類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在免疫細胞撕碎被感染的組織試圖消滅病毒後(這個過程被稱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接著血液和其他流體物質就攜帶著這些免疫細胞、灌入肺部,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由于年輕人擁有較強的免疫系統,他們受到這種生理反應的幾率就大大提高。

  到底是什麼讓1918年流感這樣致命?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進化病毒學家保羅•埃瓦爾德(Paul Ewald)認為,擁擠不堪、糟糕的衛生條件為“掠食者”般的病毒提供了進化的土壤。當時數以萬計的部隊像沙丁魚般擠在運兵船上、長椅上和軍事醫院中,病毒很容易繁殖,並且迅速傳播。軍人病死後堆積成山的尸體,還能繼續傳播這種致命病毒,即使在死者睡過的病床上,病毒也能像野火般蔓延。

  “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把這種病毒吸入體內,其中有一半人生病。”美國軍事病理研究所病理學家傑弗里•陶本伯格博士說。他很想搞清楚,到底是什麼使這種流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殺傷力。1990年代中期,陶本伯格和他的同事認識到,如果患者感染上流感很快就死去,死時肺部仍然活躍著大量病毒,那麼從這些死者身上採集的樣本,可能仍保存著當年病毒的基因痕跡。

  2005年10月6日,陶本伯格博士終于如願以償。

  魔盒打開之路

  “因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並非是人們所熟悉的病毒,所以沒有對這種致命病原體進行分離提純;結果人類沒有辦法去研究這種病毒。如今我們正在關注一場新的傳染病,它很可能由蔓延在亞洲的H5N1型的流感病毒引起。所以,去了解191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有了新一輪的緊迫性。”傑弗里•陶本伯格博士向《新民周刊》解釋研究1918年流感病毒的良苦初衷。1918年的病毒學還處于萌芽期,直到1935年,人類才第一次分離提純出病毒。

  作為美國軍事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學家,陶本伯格領導的研究小組花了10年時間,完成了曾被眾多專家認為的“不可能的任務”──成功破譯了1918年流感病的8個基因片段。整個“追蹤”過程就好比一場拼圖游戲,充滿了坎坷。

  研究的最大困難是沒有被感染人群的切片組織。但在美國軍事病理研究所卻有一個由林肯總統建立的尸體解剖儲藏室。其中,儲藏著兩具死于1918年流感病毒士兵的尸體,一名士兵來自馬薩諸塞州,另一名來自長島。陶本伯格從尸體身上尋找切片組織,他把從肺部提取的切片組織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然後用小塊的蠟密封起來。雖然已有近80年沒有人動過病毒,但病毒本身已有損壞或退化,必須要有新的受感染的人類樣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陶本伯格最後從阿拉斯加永久凍土帶的一具女尸中提取到了第三份樣本。當時1918年流感襲擊了她居住的小村莊,造成72名成年人死亡,僅5人幸存,死者被埋在永久凍土的大型墳墓中。一位名叫喬漢•哈爾丁(Johan Hultin)退休的病理學家幫助他獲得了珍貴的肺組織切片。哈爾丁在報紙上讀到陶本伯格的請求後,自費從舊金山的家里出發,來到這個婦女居住的村莊,千辛萬苦得到村民允許後,挖開墳墓,從婦女的尸體中提取冰凍的肺組織,送往陶本伯格處。

  陶本伯格博士和他的同事仔細提取、拼接病毒基因,陸續發布了他們和其他人過去對1918年流感的研究發現,但起先他們只發布了構成病毒的8個基因片段中的5個。構成病毒全長一半的最後的3個基因片段終于在10月6日英國《自然》雜志上發布。翌日,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科學》雜志上宣布,他們成功靠1918年的病毒基因序列複原了當年的致命“凶手”,而且還在老鼠身上進行測試。

  研究顯示,1918年的H1N1型流感病毒和其他人類感染的普通流感病毒的運行方式完全不同。它能深度感染老鼠的肺部、感染肺細胞,就好比通常不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細胞里襯著一團“氣囊”。6天後,老鼠全部死亡。這種病毒會殺死老鼠,但人類流感病毒不會。“1918年的病毒的形成和1957、1968年不同,這就是我們努力去破譯1918年病毒基因密碼的原因。” 陶本伯格博士說。1918年的流感病毒不像1957年和1968年的流感病毒,後者是獲得了幾個禽流感病毒基因的人類流感病毒,但1918年的病毒可能完全是禽流感病毒轉變而來。

  複原後的1918年病毒的巨大殺傷力讓科學家們開始擔憂病毒洩漏或被恐怖分子濫用。陶本伯格對此並不擔心,他向《新民周刊》坦言:“自1918年以來,1918年病毒‘後代’依然在蔓延,這些病毒種類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流感疫苗的一部分,現在人們已有了一定的防御H1N1型流感的能力。像1918年那樣的病毒在今天造成流行病的幾率很小。”

  除此以外,科學家們還擔心1918年的流感病毒蛋白質中的4400種氨基酸中只需有25到30種改變就能讓病毒變成“殺手”。

  陶本伯格和他的同事最後宣布的構成了病毒基因密碼的3個基因片段,就是所謂的“聚化黴基因”,它能讓病毒在寄主內不斷複制,所以是造成傳染病大流行的關鍵因素。如果去除這些致命基因,就能減低病毒的毒性。科學家們正在嘗試重組病毒基因,密切關注哪些基因與毒性有直接關聯。

  同時,陶本伯格的研究小組已鑒別出一小部分氨基酸在聚化黴中的變化,他們還注意到某部分變化和現在自1997年在亞洲蔓延的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的變化十分相似,這意味著H5N1型禽病毒可能已經具有直接傳染給人類的能力。“我們正在試圖模擬出禽流感適應人體的變異方式。”陶本伯格說。

  雖然,陶本伯格領導的研究小組不斷受到爭議,但贊助這項研究的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安東尼•弗西(Anthony S. Fauci)博士說:“這是我們必須嚴肅對待的事情。負責生物安全的美國國家科學咨詢董事會(National Science Advisory Board)已經一致投票通過,‘這項研究的利大于邪惡勢力會濫用的弊’。”

  陶本伯格也強調了此項研究的重要性:“去了解不斷增強的動物感染的流感種類、它們怎樣適應人體的過程以及由此造成的傳染病大流行是十分重要的。”

  Genbank:世界流感基因庫

  如果說複原1918年病毒是開啟了潘多拉魔盒的一個小口,那麼建立世界流感基因庫,就等于把盒蓋完全敞開,等待我們的是福,還是禍?

  當陶本伯格的論文在10月6日《自然》雜志發表的當天,馬里蘭大學生物信息和計算生物學的主管史蒂芬•沙伯(Steven Salzberg)領導的研究小組發布了建立世界流感基因庫的文章,此項目由美國國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大學或研究所的病毒學家參與合作,其中包括解密1918年流感病毒的陶本伯格。

  文章表明,流感病毒基因組在不斷進化,而且提出了監測流感病毒的新策略。“我們從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中心直接得到流感樣本,這些樣本直接送往馬里蘭。我們正努力讓亞洲的醫學中心提交他們的樣本。樣本包括人類患的流感和禽流感,但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還是針對人類的。我們設計了一種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對這些流感樣本進行排序,大約收到樣本後的5天內,就能完成對流感病毒基因組的排序。然後,我們把這些序列存儲在公共數據庫‘基因銀行’(Genbank),此數據庫和歐洲、日本的類似數據庫共享資料。所有數據都能不受任何限制,供所有人使用。”沙伯向《新民周刊》解釋他們的具體工作。

  流感病毒每年變異,導致疫苗失效,需不斷選擇新的病毒株來制備疫苗。如果病毒發生抗原性轉變(antigenic shift),則人群對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即導致全球大流行。發生在20世紀的3次流感大流行(1918年、1957年和1968年)死亡人數就達數千萬。雖然1933年人類就分離出了第一株流感病毒,但對流感病毒是如何進化的還是不完全清楚。為更好地了解流感病毒的進化,在過去5個流感季節(1999-2004年),美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科學家們測定了209株流感病毒的全部基因組序列(包括2821103個核甘酸),並對其基因組進行比較。

  研究証明,一小群流感病毒株與另一株混合即出現新的優勢病毒株。GenBank已儲存了所有研究報告。“所有的流感樣本的時間跨度是從近期到10年不等,有些可能更早。”沙伯介紹說。

  當問起發布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是否會受到官方限制時,沙伯回答道:“我們現在還沒有遇到任何生化防衛方面的障礙。說服流感研究者們共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我們最大的障礙。”

  其實,儲存流感病毒基因序列只是Genbank的一小部分任務。GenBank是由美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于1982年建立並維護的,被稱為世界上的權威序列數據庫。它包含所有已知的核甘酸及蛋白質序列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和參考文獻,

  自1994年以來,沙伯改進了尋找人類基因的程序。隨後的幾年里,NCBI的專家又研發出幾個新的程序。其中的一個是與更為詳盡的背景信息相整合,進行基因預測。GenBank發展極為迅速,僅1995年一年里增加的序列數據量,即超過以往14年的累加數目。1995年的版本含有492483個不同的序列,總長度超過353713490個鹼基。其中54%是人?□omosapiens?□男蛄校?此外還包括線蟲(C.elegans?□3湍? ?烻.cerevisiae?□2【沂?(Mus musculus?□?15500種生物的DNA序列。

  提起現在不斷蔓延的禽流感,沙伯認為防御現在禽流感最重要的步驟是:一要監測禽流感的爆發,並且很快測試出流感病毒是否為H5N1型,同時關注它們是否還在變異;二要努力發展比我們現在更快的制造新疫苗的能力。

  “我們對流感病毒基因組的排序工程就是第一個步驟的一部分,我們正在盡力做我們所能做的一切。要密切關注如今患流感的人群,這樣如果病毒造成新的傳染病,我們就會有所准備去回擊。”沙伯說。-

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將文章內容轉貼其它理財論壇。
保護自身利益,勿將盤勢看法與股市規律透露讓他人知悉。
引用網站文章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支持網站永續經營,請踴躍發言。
通過討論才能及早發現問題,不再犯同樣過錯!
增進下單技巧。
歡迎意見交流。
 

回覆時間 2009/04/29 10:25:24
本主題只有一頁。 回上一頁
快速回覆文章: 新民周刊:世界面臨大流感考驗(組圖)
用戶名稱及密碼: 用戶名稱: 註冊會員? 安全密碼: 忘記密碼?



使用表情文字轉換?

   您可以使用鍵盤上的 Ctrl + Enter 鍵直接送出回覆

↑回頁首↑


本網站訊息內容著作權及責任歸作者所有,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本網站發表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立場無關。
本網站所有的標籤與註冊商標由原創作者所有,本站僅提供連結,不代表擁有版權,如有侵權,請通知站長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