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參與者,根據價格的變動可以分做三大種類。 1.以建立多頭部位者 2.已建立空頭部位者 3.場外觀望,未持任何部位 後續的說明,將以心理方式說出這三種方式的處理方法,進而影響價格之變化。 假如價格突破區間的高點B點,這些持有多頭部位者,極可能加碼買進。 同理,如向下突破低點A,也有可能做停損之動作。 反向操作者同上相反,可能在B部位停損,A部位加碼放空。 而未進場者,則等待訊號之出現,看突破哪方,就往哪方操作。
假定價格向上突破B點,來到C點。 那麼在A∼B區間作單者,在行情突破B之後。累積之買單是很驚人。 除了第一類加碼買進,第二類空單回補,第三類進場買進。 當這些買盤對獲利達到滿意程度之後,開始結束先前之多頭部位。 也就是獲利了結之動作,並進而的將行情由C點下跌到D點。 這時又產生了另一種典型之心態。 在A∼B買進的多頭操作者,在行情上漲到C時,可能來不及加碼買進, 所以當行情拉回時,他們有極大的意願在進場買進。 而在A∼B放空的交易者,望著價格上漲到C在拉回,較接近他們的放空點。 這時要瞭解,當每個人的交易部位發生虧損時,最擔心損失會繼續擴大, 心理上的壓力讓他們沒在B點停損時,當然會趁價格由C拉回到D這段時間回補, 以免損失擴大。 而第三類交易者,沒在B及時掌握買進機會者,而且認同趨勢是向上,他們極有可能會有 搭第二班車的想法,準備逢低買進。 整體而言,A至C的漲勢效果,使三種交易者心裡產生變化,也造成不同之市場基調。 三種交易者都預期回檔會有某種支撐,所以市價單與限價單的數量增加,強化支撐力道。 並在這些動能推動下,行情又開始上漲,突破先前高點C,而來到E。 交易市場的心理又出現微妙之變化。 而在E點,第一類交易者,已有足夠獲利進行金字塔型之加碼,隨著價格上漲,他們愈來愈樂觀, 並向上調高獲利目標,由心理層面來說,他們掌握市場優勢。 當初在A∼B之間放空而沒回補之空頭,部位損失愈來愈嚴重。由於損失擴大,與信心之瓦解, 他們普遍呈現負面的心態,愈來愈沒指望扳回局面。某些交易者,就開始用市價,或停損單出場, 甚至反手做多。 那些場外觀察者,或許當初回檔價格沒達到他們的預期,也或許不確定市場之漲勢 。所以到這邊也開始用市價進場追單。 雖然有些因設定買價過低或態度猶豫沒有進場,但是基本上還是看多行情。 他們甚至會搥手頓足,痛恨自己沒有早點進場。那些提早獲利的多頭,望著價格持續上揚,態度也是偏多。 這些人都希望再逢低進場。 所以大體上來說,任何之回檔走勢,都可以得到這三類交易者的支撐。 1.持有多頭部位者希望逢低加碼。 2.持有空頭部位者,希望價格下跌,讓他們認賠回補,抱著少輸為贏之心態。 3.場外觀察者,已經認同多頭走勢,正在找機會進場。 前述之心理狀態,導致價格走勢每個重要峰位都高於先前峰位。 每個回檔谷底,都高於先前的谷底。 換言之,這一系列走勢,峰位與谷底都持續墊高。 可是到達某種程度之後,市場心理又出現變化。 第一類持有多頭部位者,已經有豐碩之獲利,不願意繼續加碼 事實上,他們正在找"獲利了結"之機會 第二類持有空頭部位者,持續的損失已經讓他們麻木了。甚至成為死硬的空頭,完全拒絕回補。 他們認為損失太嚴重,所以不能認賠。所以這些交易者,不代表回檔走勢的支撐力量。 不再等待逢低回補之機會。 而整個漲勢,始終沒進場者,達到某個程度之後,他們也不考慮進場了。 他們認為機會已經錯失,相對於上檔的獲利潛能,下檔的風險太高,不值得冒險。 所以正在尋找放空之機會,他們不希望錯失,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的崩盤走勢。 這種心理反轉的第一個徵兆是回檔走勢缺乏明顯的支撐。 跌幅過大步可能屬於多頭市場。由I∼J的跌勢就是典型的跌幅過大。 這類的下跌走勢,代表市場基調已經發生變化。 回檔支撐已經變成反彈壓力,多空看法也開始出現分歧。 舉例說明: 假設50元買進一檔。看他漲到100。你可能會告訴親友你有多厲害。 或許你也可能想著要如何犒賞自己。 可是如果你還來不及出場,價格跌到65。你知道自己太貪心了,早就開獲利了結。 所以你現在希望股價再度反彈,讓你實現應到手,但卻錯失的部分。 一旦跌至65你也不會奢求他會飆上100以上,所以你會決定再次一波反彈走勢中賣出。 商品交易者的心態就是如此。低價買進,看著價格一路走高。當某個價位回檔幅度遠超過先前幅度, 交易者就會開始緊張,像前例說的一樣,打算這次一漲勢中獲利了結。 但事實呢??下一波漲勢真的會出現嗎??總之他現在已經不是充滿信心的交易者。 正盤著盤算要在那邊出脫。 場外觀察者,也察覺這個不屬於多頭市場的走勢。一旦認定頭部可能已經發生了, 他們也準備再次一波漲勢中放空。頂多把停損設在成交價的稍上方。 事實上,市場心理轉變為空頭基調的第一個徵兆,可能是前一波漲勢的幅度(H→I) 遠超過先前的任何漲勢。這代表最後一波空頭回補的恐慌性漲勢。 另外這波漲勢的高點附近出現整波段罕見的大成交量,幾乎可以確定這是買進高點。 可是最致命的訊息,卻是發生在接下來的跌勢中(I→J),使價格回到前一波起漲點H。 所以最近一波谷底不在高於前一波谷底。 現在情況改變了,當價格由J回升到K點中,多頭部位紛紛獲利了結。 準備認賠的空頭也在前一波漲勢中出場,也沒回補的買進動力。 但仍有些死空頭交易者,眼見行情下跌,希望能加碼攤平(註一) 如果這波回升走勢的峰位不能創新高,許多交易者幾乎認定這是多頭已經告一段落。 如果這波只漲到G點,前述訊號就更確定。在J到K的漲勢中如果未平倉量下降, 可以顯示行情的上漲動力來自於空頭的回補,不是新買盤。 由於獲利了結與新的放空壓力,迫使行情由K點下滑,如果折返低點又跌破先前的折返低點, 這是非常明確的空頭訊號。 就分析術語來說,頭肩頂的反轉排列,已經完成。我們不應該把某種名稱套在價格性態上就算了, 重點是要瞭解每個階段市場行為心理如何導致價格之變化。也可藉由此角度解釋某些價位為何如此重要。 在空頭走勢中,交易心態也不一樣。每波跌勢都讓空頭更有信心。多頭則更沮喪,虧損愈來愈嚴重。 心理結構與多頭結構剛好相反,價格型態也相反,會出現峰位與谷底愈來愈低之情況。 可是到了某種程度,空頭不願在加碼,死多頭也不願在反彈中認賠。 沒有機會在高價位放空的場外觀察者,也開始考慮低檔買進之機會。 也在當市場出現漲幅過大,而不應該出現在空頭市場之漲勢之後, 這一個漲勢,也意味著市場趨勢可能又要反轉了。 瞭解行情發展三階段的基本市場心理,交易者才能體會技術型態的內涵。 沒有人能期待自己能低買高賣,但知道心理之演變過程,也才能拿捏出正確的進出場時機。 註一:加碼攤平,是一種愚蠢之行為。既然已經下錯部位單,所要做的是停損出場。 等認清走勢再進場,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攤平虧損部位。那只為那虧損愈來愈深。 這篇文章最後由 van 在 2004/05/29 13:15:16 重新編輯。
Kepp the fa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