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訪客 您好!請您先登錄網站 | 註冊會員最新文章熱門文章使用幫助購文辦法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首頁!

返回論壇首頁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眼腳走訪話市場 回上一頁
 查閱主題:[閒聊]內地富豪香港理財遭血洗 知 ...
<< 眼腳走訪話市場歡迎您的到來 >>
 本版精華  個人收藏  回覆通知
您是本文章第 3320 位閱讀者。上一篇主題重新整理下一篇主題
 文章主題:[閒聊]內地富豪香港理財遭血洗 知名地產商虧損逾百億 【加入收藏】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收藏 將本主題加入我的最愛

作者匿稱:ws05kimo

 會員等級:議會主席
核心人物管理板主
 
 會員編號:00911
 理財金幣:+ 1 
 發表總數:總計 7891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4/10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ws05kimo 的個人首頁 個人網站  引用 引用回覆  回覆文章 回覆文章 
內地富豪香港理財遭血洗 知名地產商虧損逾百億
兩岸網新聞中心 (來源:央視國際)
2009 / 04 / 25 星期六 14:50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天表示,堅決反對高杠桿率下的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必須遵循風險可控的原則。最近,中國內地企業家身陷金融衍生品的消息不斷被公之于眾,中信泰富巨虧150億元,曾榮膺內地首富的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巨虧7.4億元。其實,從去年開始,不少內地的客戶陸續接到香港一些銀行的催款通知單,要求這些客戶在10日內償還欠款。這讓這些客戶無論如何也想不通,因為他們在香港這些銀行里的存款高達數千萬港幣,怎么會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就反倒變成了銀行的欠款大戶了?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叫郝婷的投資者。
  香港理財不僅數千萬身家灰飛煙滅,還倒欠銀行巨額債務

  2007年8月份,北京的郝婷在香港的星展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賬戶,隨后把在其他銀行的資金陸續轉入到星展銀行,但是短短幾個月之后,她賬戶上的8000多萬資金卻化為烏有,而且還倒欠星展銀行9千多萬。

  星展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郝婷:“從匯款方能拿到證據的是8088萬(港元),然后全部都轉進去了,轉進去以后就變成這樣,兩個月的時間他就告訴我,我的錢就不能動了,然后再通知就是我欠他的錢了。”

  郝婷發現帳戶出現問題,是當時公司正在簽定一份購貨合同,需要從星展銀行開具一張40萬美元的信用證。

  郝婷:“他說你這個帳戶不能動了,被凍結了,我當時非常吃驚,我說為什么?我說我多少錢在你那,為什么一個40萬美金的信用證都開不出了,他說你的額度不夠了。”

  這讓郝婷大為吃驚,明明自己的帳戶里有8000多萬的資金,怎么突然就說額度不夠了,她不明白自己的帳戶到底發生了什么。

  郝婷:“兩個月的時間,8000萬就變成負9000萬了,為什么會是這樣?這么多的錢好象做夢一樣,我到現在有時候都覺得,這是真的嗎?因為我不相信,活生生的現實中就會發生這種事情,我真的都不太相信,因為你這么多年的辛苦,這么多年的積蓄,就這么一下就沒了,并且你沒的莫名其妙,你不知道它是怎么沒的。”

  記者:“郝婷帳戶的8000多萬資金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就變成了負的9000多萬,這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一樣,不過這確實是現實中真實發生的,而且發生這樣事情的遠不是郝婷一個,在北京做律師的賴建平,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在香港荷蘭銀行做投資的2000多萬港元,如今不僅一分錢不剩,他還倒欠荷蘭銀行200多萬港元。”

  2007年6月,賴建平在朋友的介紹下,在香港荷蘭銀行開設了一個私人銀行帳戶,之后他向帳戶打入了400多萬港元,這位朋友也成為他在荷蘭銀行的投資理財顧問。

  荷蘭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賴建平:“通過她來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服務,提供貼身的VIP的服務,讓我們這個財富能夠增值。”

  之后賴建平就按照荷蘭銀行投資顧問建議進行投資理財,然而剛剛過了兩個多月,這位投資顧問就不斷打來電話,銀行也不斷發來催款通知單催促賴建平繼續往帳戶內打入資金。

  賴建平:“每當她告訴我們要差錢的時候,我們想方設法把錢補上,過段時間又不夠了,不夠了沒錢了,把家里掏空了那就向朋友借,向親戚借。”

  從2007年12月份到2008年的3月份,短短4個月的時間,賴建平陸陸續續又向帳戶打入資金1000多萬港元。

  記者:“加上你前期和后期追加的一共多少錢?”

  賴建平:“我一共將近2100萬港幣大數,現在是沒有了,就全賠了,而且按他們說法是,到去年11月底的時候我還欠他們二百多萬,我倒欠他們兩百多萬。”

  在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客戶因為倒欠銀行巨額資金,被香港的外資銀行告上了法庭,另外還有一些客戶準備起訴這些香港的外資銀行,討要自己的損失。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現在在我們律師事務所來登記委托的大概有十幾個客戶,這十幾個客戶,絕大部分都是屬于在房地產或其他一些國際貿易,或者一些實業投資方面的企業家,少的欠他們(銀行)幾百萬,多的欠上千萬,甚至上億。”

  自從郝婷和賴建平分別在香港星展銀行和香港荷蘭銀行開戶投資后,非但自己的數千萬身家很快灰飛煙滅,反而還倒欠下銀行的一筆巨額債務,這場變故都源于銀行推銷的一種叫KODA投資理財項目,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產品?這種產品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秘密?

  2007年8月份,郝婷在香港星展銀行開設帳戶并轉入資金之后,星展銀行的投資顧問,也就是介紹她到星展銀行開戶的黃偉業,開始打電話,向她介紹一種全新的投資理財產品。

  星展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郝婷:“打電話說,他們有一種產品,叫做就是說KODA,叫做打折的股票,然后他給我的概念就是說,這個產品是他們私人銀行專門給大客戶準備的,別人還拿不到這種東西。”

  之后黃偉業還向郝婷介紹了這種產品的各種好處。  郝婷:“他說這個產品不需要用你自己的錢,他說這個產品你可以在這邊,我們這邊給你低買,就是每天低買20%,然后你同時可以同時做高拋,他說你幾乎不用自己的錢來做這個東西。”

  而賴建平的投資顧問張寧,專程從香港飛到北京,為賴建平及其周圍的朋友介紹荷蘭銀行的投資理財產品。

  荷蘭銀行(香港)私人銀行客戶賴建平:“就專門給我們介紹這個Accumulator或者叫打折買股票,通俗說叫打折買股票,她介紹這個產品可以以小博大,周轉快,可以防御風險。”

  面對這么誘人的理財產品,似乎沒有人能抵擋住誘惑。

  賴建平:“所以我們聽了以后,一個個熱血沸騰,這不錯啊,買這個產品,市場上10塊錢東西,我可以8.5元甚至更低8塊就買得到,這不是很好的一個交易嗎?”

  當時抱著試一試的心理,賴建平同意荷蘭銀行私人銀行代理購買了這種叫KODA的投資產品。而郝婷則是在星展銀行投資顧問的操作下,購買了同樣的投資產品。后來的對賬單顯示,正是這些叫KODA的產品不僅讓郝婷的8000多萬元血本無歸,而且還倒欠香港星展銀行9000多萬元。

  郝婷:“我自己大概算了一下,整個最大合約值,就是他所謂的這個KODA,因為我這個戶口里邊沒有做過別的東西,他就給我做的這一種東西,那么最大合約值是6個億。”

  記者:“郝婷和賴建平投資這種叫KODA的金融產品,為什么會遭受這么大的損失,明明銀行帳戶里只有8000萬元,為什么能夠作出6個億的產品,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也聯系了香港星展銀行,并發去了采訪提綱,但是一直沒有得到他們的回應。那么這個叫KODA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的投資理財產品呢?”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明:“Accumulator是一些極其高杠桿的復雜工具。”

  黃明博士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金融學教授,他告訴記者,KODA的全稱是Knock OutDiscountAccumulator,也被稱為Accumulator,國內翻譯為累計期權。這是一種極其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和外匯、股票、石油期貨等掛鉤,通常和約的期限為一年。

  黃明:“一個典型的Accumulator合約,往往是這樣的,投行會跟你說,我這有一只股票,賣10塊錢一只,但是你是我的高端客戶,所以我給你打折,8塊錢,每天買個一千股。”

  KODA其實是一種與股票掛鉤的期權產品,它設有取消價及行使價,在一年的期限內以低于現時股價的水平為客戶提供股票。KODA有四個特性:1、買入股票的行使價往往比現價低10-20%;2、當股價升過現價3-5%時,合約自行取消;3、當股價跌破行使價時,投資者必須雙倍吸納股票;4、合約期一般為一年,投資者只要有合約金額40%的現金或股票抵押即可購買,因此這一產品往往帶有很高的杠桿性。

  黃明:“假如說股票跌到一塊錢了,你還得一年每天買下去,每天得花8塊錢一股來買,雙倍的買,不光雙倍每天買,而且一直要買一年。”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肖金泉:“這個產品設計實際上它這個像一些比較大的金融機構或者銀行他實際上給客戶設計出來,他是和客戶的一個,應該說是一個博弈關系。”

  銀行和客戶簽了協議以后,那么來講實際上在賭,賭這些就是說石油或者期貨的價格或者股票的價格,他們就是說一個增長或者是一個下跌。

  肖金泉解釋說,在一般人的概念中,Accumulator就是通過這些私人銀行購買一些優惠打折的股票,同自己在證券市場上操作并無本質區別,然而事實上卻并非如此。這些投資Accumulator的客戶存在帳戶里的資金,并沒有直接用來購買市場上的股票。

  肖金泉:“而客戶他存在銀行里的錢實際上他已買這個金融衍生產品的保證金了,所以往往就是說你客戶存的兩千萬他根據你的資產狀況他會給你放大,放大就是你購買的數額。”

  為什么這樣一種理財產品會讓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騖?專家分析說,一個原因是有些投資者確實偏好高風險高利潤的理財產品,另一個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資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漲不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投資者對這種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并不了解。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的肖金泉告訴記者,他所代理的一些案件中,很多投資者就表示當時根本不了解這些金融衍生產品,大部分人僅僅知道這種產品的收益,而不知道它的巨大風險。在杠桿的作用下,假設你的帳戶里有1000萬元,那么你的合約數值就會高達五六千萬,在收益放大的同時,風險也隨之放大。

  肖金泉:“那么以至于很多客戶,很多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掉進去以后,就是10年,甚至一生的積蓄,由于購買了這個產品不僅血本無歸,而且就是說變成了一個需要重新創業了。”

  金融衍生品=富豪殺手?

  通過專家的解釋,我們知道了,郝婷和賴建平購買的不是收益豐厚的投資寶物,而是一種風險極高的金融衍生品。一些香港媒體估計,僅在2007年,整個香港金融市場成交的累積期權合約總值就在1000億美元以上,涉及到包括星展銀行、渣打銀行、荷蘭銀行、匯豐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這些產品積聚的風險隨著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暴跌,急劇放大,把投資者的財富席卷一空。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曾經在摩根士丹利擔任了9年的亞太區經濟學家,他對國際投行設計的這些金融衍生品有著深入的了解,按照他的推測,國內投資Accumulator的人數遠遠超過香港。

  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中國這次做這個衍生產品人的話,是成千成萬的人做衍生產品的,這個規模是非常大,可能中國大部分有錢人都做了這個。”

  黃明博士告訴記者,他在長江商學院的數十個學生都購買了和郝婷一樣的KODA產品,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國內的民營企業家。

  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黃明:“其實對國有企業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注意到了最近有一批國有企業蒙受了巨額的衍生產品的虧損,也是做的非常復雜的衍生產品和郝婷做的這種復雜衍生產品非常相似。”

  香港保障投資者協會會長呂志華:“我覺得在內地的受害者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可能是有很多還沒有暴露出來,而且有一些受害者也是可能涉及到他們不想給人知道,他自己是受害者,可能也是涉及到金錢上的問題他不想別人知道,他為什么會有那么大量的金錢投資在這種衍生工具方面。”

  呂志華作為香港保障投資者協會的會長,已經陸續接到幾十名投資者的投訴。他曾經是香港著名的證券分析師,從事證券及傳媒業超過15年。他為了接受記者的采訪,專程從香港趕到了深圳。

  呂志華:“這種衍生工具產品,我們叫做Accumulator,那我們是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叫I killyoulater,那又是翻譯成中文就是說,我會遲些殺死你,那真的是這種合約,到最后全都是殺掉所有那些有錢的投資者了。”

  在呂志華看來,內地投資金融衍生品的人數要多的多,特別是那些在香港開有帳戶的富裕階層和民營公司,基本上都參與了金融衍生品的投資。

  呂志華:“整個市場來說,累股期權在2007年最高峰的時候,大概是涉及的金額有6千億港元,但是當時來說,我們還沒有評估內地人士受害的情況,那所以我覺得實際上那整個累股期權合約金額在高峰的時候,應該是超過6千億的。”

  記者:“在采訪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的時候,他告訴我,2007年,香港的GDP總量也才1600億美元,但是這些國際投行出售的累股期權值就高達1000多億美元,那么為什么這些國際投行會做出這么大的金融衍生品呢?”

  謝國忠:“Accumulator當時的話是毛利最好的,當時可能有5個百分點,如果你做一般的衍生品交易的話,也不可能有這么大的毛利率。”

  謝國忠曾經在世界銀行擔任了5年的經濟分析員,之后又在摩根士丹利,擔任了9年的亞太區經濟學家,對于這些國際投行有著深入的了解。在當時這種金融衍生品不僅對投資者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樣也吸引著發行這些產品的國際投行的銀行家們。

  謝國忠:“比如說你有一千萬美金,我讓你買一億美金面值的Accumulator,我的投行那邊的收入的話是5%,那就是500萬美金,500萬美金我個人收入的話,一般是30%,那就是150萬美金。”

  黃明:“投行是盡量的想兜售這種復雜的衍生產品,他們有很大的激勵機制,尤其他們的衍生產品銷售員,他的獎金和銀行的利潤掛鉤,在復雜衍生產品上他們賺的越多,這些銷售員的獎金也拿的越多。”

  如此高的利益驅動,使得這些投資銀行和他們的員工將復雜金融衍生品的規模越做越大。2007年美國的GDP總量是13萬億美元,但是華爾街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就達到了60萬億美元,是實體經濟的4倍多。與金融衍生產品同步急劇增長的是華爾街金融從業人員的獎金和分紅,2007年華爾街僅高管層的獎金總額就高達400億美元。但盛宴的狂歡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正是因為這種貪婪和瘋狂導致了2008年年底的華爾街風暴。

  謝國忠:“所以這個激勵機制到了一定的份上,他可以把朋友賣了,連朋友都可以賣了。”

  謝國忠告訴記者,是Accumulator在2007年養活了在香港的國際投行,當時香港最有錢的員工就是那些歐美銀行的私人銀行家們,當投資者損失慘重欲哭無淚的時候,這些拼命推銷Accumulator的私人銀行家,卻在享受著天堂般的生活。

  謝國忠:“當時分獎金的話,幾千萬美金的獎金的人有不少,那幾百萬美金的更是多如牛毛,所以出現了就是那個排隊買法拉利的概念,所以到了07年的時候,法拉利排隊有兩年以上了,所以現在雖說經濟那么簫條,那些人口袋里錢還在,所以法拉利排隊還是這兩年。”

  半小時觀察:警惕“富豪殺手”

  碧桂園在年報中曝出投資金融衍生品出現巨虧12億人民幣,而令碧桂園慘輸的是去年與國際投行美林簽訂的一紙股價對賭合約,作為擁有碧桂園59.12%股權的大股東、曾當選中國女首富的楊惠妍其身價也因此而大幅縮水。這樣的事情并非個案,此前67歲的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在辭職函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擊垮這位商界奇人的是一種對賭澳元的外匯累計認購期權,中信泰富在這種金融衍生品上的巨虧超過150億港元,而且根據杠桿合約,這些損失還在繼續擴大。更近一段時間,國資委下文約束央企投資金融衍生品,有多少央企參與了其中?又出現了多大虧損,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曾在摩根斯坦利任職的謝國忠在接受我們采訪時透露,國內一著名企業家因為accumulator巨虧10多億美元,他的很多朋友都因為accumulator遭遇重創,當中國的眾多民營企業家和國營企業在海外一次又一次、一個又一個遭遇金融衍生品血洗的時候,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還遠遠不熟悉金融衍生品,我們對金融衍生品背后巨大的風險認識還遠遠不夠,對金融一知半解,又手握巨額資金的內地投資者,在用小錢賺大錢的利益誘惑下,他們很容易就被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吞噬掉。

  前不久國內三大航空公司被曝投資航油套期保值這種金融衍生品出現巨虧,其實航油套期保值幾乎是歐美所有航空公司的都普遍參與的一個投資項目,但歐美航空公司并沒有出現大的虧損,這說明我們在投資金融衍生品方面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手,大國企尚如此,個人投資者對此更應該謹慎、謹慎再謹慎。


金融操作者十要
http://stockcycle.com.tw/Topic.asp?topic_id=15895&forum_id=155&cat_id=12

人生對自己負責



發表時間 2009/04/26 13:22:18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上    管理版主

作者匿稱:ws05kimo

 會員等級:議會主席
核心人物管理板主
 
 會員編號:00911
 理財金幣:+ 1 
 發表總數:總計 7891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4/04/10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ws05kimo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師傅說過~~~這個市場90%以上的投資人都是懶惰鬼

希望靠股票期貨發大財 卻不太願意下苦工做研究!!

人人想說依靠基金 地產發大財!!!  因為那些投資經理人很專業~~~
事實上真正專業的人才~~並沒有自己的老闆~~~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發財之路在戰鬥!!
不會平白無故替別人爆肝工作 流血!!  流汗!!

這個新聞又得到了一個鐵証~~~金融行業騙子特別多!!!
大家在購買各式金融商品 投資商品之前  請先做好功課!!
請好好看管您的錢包!!

金融操作者十要
http://stockcycle.com.tw/Topic.asp?topic_id=15895&forum_id=155&cat_id=12

人生對自己負責

 

回覆時間 2009/04/26 13:27:56

作者匿稱:tn803042

 會員等級:三等公民
三等公民銀卡
 
 會員編號:002662
 理財金幣:+ 46 
 發表總數:總計 191 篇文章
 註冊日期:2005/11/04
 查看會員資料 會員資料  發送悄悄話 悄悄話題  發送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  參觀 tn803042 的個人網站 個人網站  回覆並引用原文 引用回覆  回覆本主題 回覆文章 

看了這篇,原以為大陸避開去年華爾街設計複雜工具的貪婪。沒想到還是被香港這些國際投行給害了,真是可怕,也謝謝Kimo大的介紹,真是一年之間財富就化為塵埃。

jill
 

回覆時間 2009/05/18 20:33:57
本主題只有一頁。 回上一頁
快速回覆文章: [閒聊]內地富豪香港理財遭血洗 知名地產商虧損逾百億
用戶名稱及密碼: 用戶名稱: 註冊會員? 安全密碼: 忘記密碼?



使用表情文字轉換?

   您可以使用鍵盤上的 Ctrl + Enter 鍵直接送出回覆

↑回頁首↑


本網站訊息內容著作權及責任歸作者所有,不作為投資決策依據,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本網站發表言論純屬發表者個人意見,與 股市週期網 StockCycle 立場無關。
本網站所有的標籤與註冊商標由原創作者所有,本站僅提供連結,不代表擁有版權,如有侵權,請通知站長移除。